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0章 郑和宝船(2/3)

作者:小黑醉酒
霸。

有关郑和宝船的尺寸,《明史?郑和传》中有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明朝时编写的《国榷》中则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明末罗懋登所著的《西洋记》中曾经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郑和下西洋时的副使、南京守备太监洪保墓中的一块墓志铭上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时的情形。

铭中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料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多吨,这在明朝简直就是一个造船业的神话。

而比郑和出使西洋晚了八十多年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由此可见明代的造船技术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可惜的是,明孝宗时由于内廷和官集团的争斗,故而在官集团的倡导下,明孝宗下令毁掉了全部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技术,包括造船术、航海图等等,再加上种种历史原因,使得明、清两朝的造船业一蹶不振,逐渐被西洋诸国所赶超。

“大人,这是此次的出航人员,都跟随三宝太监下过西洋。”见李云天兴致勃勃地望着停靠在岸边的那五艘郑和宝船,罗海伸手指了一下那些列队而立的军士,沉声向李云天介绍道。

“还不拜见总兵大人!”说着,罗海冲着那些军士高声喝道。

“拜见总兵大人!”听闻此言,军士们立刻整齐划一地向李云天躬身拱手行礼,声音洪亮的喊道。

李云天见状不由得赞许地点了点头,看来郑和下西洋时所率领的军队不愧是大明的精锐,时至今日依旧能训练有素,保持严整的军威,实在是不容易。

“免礼!”随后,他伸手虚空向上一托,宏声向那些军士说道。

“谢大人!”军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齐刷刷地直起了身子。

码头上的这数千名军士来自南直隶,是跟随过郑和下西洋的老兵,。

虽然自从洪熙帝登基以来朝廷都没有再提及过下西洋的事宜,但身为南京守备太监的郑和却不敢懈怠,依旧对那些跟随过他出海的军士严加训练,万一宣德帝再度派他下西洋他能立刻启用那些军士。

正是由于这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军士训练有素,故而柳升才征召了一万人前去交趾平叛,谁成想柳升的平叛大军在交趾被叛军打得大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着逃回广西。

军阁之所以会调如此多的人和李云天一起出航,是因为要把李云天顺利送抵钦州不单单是几艘运兵船那么简单,还包括后勤补给和武装护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李云天能顺利到达钦州。

由于郑和此时已经六次下西洋,故而出海的船队已经有了一套完善严密的体系,随行的人员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指挥部、航海部、外交贸易部、后勤保障部和军事护航部。

指挥部: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

航海部:航海业务、修船、预测天气等;

外交贸易部:外交礼仪、贸易、联络翻译;

后勤保障部: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书的、医务人员等;

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而且,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不同类型的船只供相关人员乘坐。

第一种是郑和宝船,可载上千人,体式巍然,巨无匹敌。

第二种是“马船”,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是“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