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八十二、三国归晋(4/5)

作者:南门太守
讨论,既提出书稿中的疏失和不足,也对下面的写作给予建议,在写作《曹操秘史》的过程中我经常受到网友们的启发,天涯社区里的煮酒论史板块是一个很专业的论坛,里面有许多水平很高的网友,他们不仅给我鼓励,而且给了我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网上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督促你不断写下去。写作是件苦差事,我从事金融工作,平时很忙,靠业余时间写作,但无论多忙都坚持每天写一段,这都是网上发帖促成的,平时不管多忙多累都要不停地写下去,有时候遇到出差,就在周末多写几段“备用”,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我在不到九个月时间里写完了《曹操秘史》三部约80万字的书稿。

《曹操秘史》出版后取得了成功,第一部上市30天即销售5万多册,荣登当当网新书热卖榜第二名,有30多家报刊给予了连载,50多家报刊刊登了评论文章,《曹操秘史》在内地先后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香港中华书局出了繁体版,台湾人类智库出版公司在台湾也出了繁体版,还出版了《曹操》《曹操全传》两种新传记。之后,出版社主动约稿不断,但我仍坚持书稿先在网上发帖,一来回报天涯社区,二来我已习惯了这样的写作方式,自2010年以来,我先后在天涯社区又发布了《诸葛亮:从乡村青年到帝国》《孙权:做一名成功的富二代》《彪悍的人生不解释:我是温侯吕布》《司马懿大传》《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汉末英雄记〉里的三国往事》等长帖,后来分别以《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生子当如孙仲谋》《我是温侯吕布》《司马懿(两卷)》《机关:从三国偷学到的99个非常手段》《浪花淘尽英雄》以及《三国往事》等为书名正式出版,加上《旷世雄才刘玄德》一书,我用七年时间先后为六位三国历史人物出版了八部传记,写了三部有关三国历史的随笔评论集。

爱三国,对我而言是一种纯粹的爱,只有热爱、没有功利。写三国也一样,所有的快乐都来自写作本身,写作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享受,在日常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不由得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渴望把它记录下来,即使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去做这件事。2010年夏天,我所供职的公司由北京复兴门的远洋大厦搬到了东直门的东环广场,那时住在玉泉路的嘉德公寓,平时坐地铁上班,公司搬家后在地铁里的时间成倍增加,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买了一部有手写功能的电子书,在地铁里开始了“写三国”,上班的路上一般能写七八百字,下班一样,回去导入电脑,整理一下、补充补充就是一篇小稿子,用这种方法我先后写了100多篇有关三国的文章,成为后来出版的《机关:从三国偷学到的99个非常手段》《浪花淘尽英雄》两本书的主要内容。

从爱三国、读三国到写三国,使我对三国这段历史和那些历史人物不断有了新认识,而走进一个个三国的“历史现场”又让我对历史的认识有了更多的具象,使认识得到了升华:登上汉魏许县故城遗址上的毓秀台,体会到的是东汉帝国日薄西山的荒凉;站在临漳的铜雀三台故址上,体会的是曹操当年“横槊赋诗意飞扬”的豪迈;秋风时节登上关中平原最西端的五丈原,感受到的是秋风凛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在白帝城、在赤壁、在隆中,在蔡文姬的故里,在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墓旁,在这一个个历史的现场,不仅有“念天地之悠悠”的幽思之情和朝拜之情,更有还原历史、追寻历史细节的快乐,心灵里也总会感受到那撞击历史回音壁的绝响。

但也有遗憾,迄今为止虽然写了八部三国历史人物传记,总字数近300万,但还没有写过一部全景式的“三国史”。对写史而言,传记相对容易些,因为只需要照顾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即可,其他人和事与他们虽有交叉,但交叉是相对有限的,全景式的历史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神明现世曲 玲珑月 财迷当道:第一农家女 都市之医手遮天 死亡作业 重回年代:小甜包她撕了炮灰剧本 东北异闻奇谈 极品美女校长 混沌书 神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