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章 金融海啸周年盘点(2)(3/3)

作者:郎咸平 王牧笛等
美联银行,甚至美国期货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把手,全部都是高盛的人。最后,你发现金融海啸确实改变了金融版图——高盛开始掌控一切了。这个挺有意思的。而且它不但掌控这些交易中心、金融机构,连美国财政部两任部长都是高盛的人。最后,金融海啸造就了高盛一家公司的蹿升,它掌控了美国更多的财政权力。

李银:我在美国的朋友开玩笑说,他们如果学MBA出来去工作的话,高盛是第一选择,因为稳妥——背后有后台撑着。

王牧笛:你看《纽约时报》说,如果雷曼兄弟不叫雷曼兄弟,叫雷曼姐妹,说不定这家华尔街的投行就不会倒。为什么呢?因为华尔街都是男人掌控,男人的性格是贪婪的,**是无节制的,女人投资相对保守。

郎咸平:或者雷曼就把一把手送给高盛的人做,那也可以解决问题。

王牧笛: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关于美欧之间的一个关联。这次都说赢家是美国,你看美国拿了很多钱去刺激经济,但是它也有回报,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政府金融救援计划目前总回报已经超过300亿美元了。

郎咸平:因为它买了很多银行的股票,它的股票市场是不该涨而涨,我甚至怀疑这也是美国政府操纵的结果。股价上升对于美国政府收购这些银行的股权是有帮助的,当时收购的银行股权现在高位套现,自己不但赚一笔,也对股东有交代、对全国老百姓有交代,大家都高兴,不是很好吗?这不都是操纵吗?

王牧笛:美国在这场金融海啸的变局中继续稳居老大的位置,是赢家;输家除了新兴经济体,它们的出口一蹶不振,继续走下行通道,还有一个输家是欧洲,尤其是英国。你看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写的一篇文章说,布朗式的救市方案拯救了世界,可是没有拯救自己,在整个欧洲经济的复苏过程中,英国是最差的、最慢的。

郎咸平:英国它太小了,英镑在金融海啸时期,最多跌到1英镑换1.3美元左右,那是非常糟糕的情况。为什么?它太小了,一个国家的货币无法抵挡金融海啸这么大的冲击。这也可以理解,像德国这么强大的经济体为什么要放弃马克,法国为什么要放弃法郎,原因就在这。在今天这种金融国际化的现实情况之下,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很难抵挡冲击的,而德国、法国利用欧元取代本国货币的结果,就让它避开了像冰岛、英国这种独立货币体系所受到的严重冲击。你说它们是不是很聪明啊!所以现在英国就考虑是不是让英镑加入欧元区,因为它们吃过亏了。

王牧笛:而现在中国人在考虑,是不是让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第三极。

郎咸平:当我们有良好愿望,想让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的时候,想想美国人会怎么想?它肯定要打击我们的,它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货币成为强势货币呢?所以愿望是好的,但是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努力,不可能因为一个危机,就把你塑造成一个强势货币。要成为一个真正好的货币、区域性货币,那需要我们政府的努力,需要了解国际形势,需要扛住美国压力,这是不容易的。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