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似乎听到了心中像是什么东西破裂的声音。>
无疑,斐潜这样的行为,就是展示武力。>
有一些人聪明,会在旁人亮出刀子的时候赶快躲开,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聪明,然后觉得旁人亮出刀子是在虚张声势,不敢真的砍下来……>
……>
……>
在幽燕之地,拓跋氏莫名其妙的迎来了他的第一场胜利。>
每个人心中多少都是有一个阙值的,掉太多,就容易疯狂,压力太大,就容易崩溃。>
其实在俿奚、犷平一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地形。>
对于守军,或者说对于步卒友好,但是对于骑兵不太友好的地形。>
地势足够开阔,那么上千铁骑冲杀起来,自然是没什么大问题,可要是有河流,有石桥,有城墙,有守兵呢?这就肯定跑起来不太顺畅了。>
就算是骠骑军要攻打俿奚、犷平,怎么也要准备个几天,然后攻打个几天……>
但是现在,托黄嗣的福,不用打了。>
所以有时候,什么地形,什么方略,什么计划,什么准备,都不如敌人配合。>
黄嗣这一跑,简直就像是轮胎上戳了个孔,别看虽然孔洞小,可是能泄气啊!>
这心气一泄,那就真的是什么都谈不上了。>
若曹良和黄嗣手下都是骑兵,说不得还能搞个迂回大盘鸡……呃,大盘旋什么的,来个回马枪,反过来夹击包抄拓跋氏等人,可偏偏曹良黄嗣二人手下大多数都是步卒!>
对于步卒来说,一旦不能结成铁刺猬一般的阵列,那就真没什么抵抗规模骑兵的能力。>
关键是步卒只有两条腿,就算是想要跑,都未必能跑得过!>
一开始的时候,拓跋氏还有些小心。>
毕竟他们鲜卑一族现在没剩下多少人了,最开始一些鲜卑籍的骑兵想要追杀,都被拓跋氏喝住了,唯恐是曹军的陷阱。因为即便是拓跋氏再笨再蠢,都明白他的一切事业,都首先是他手下要有一些人。如果没有人,再大的地盘,再多的基业,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就像是那些北逃,还有西奔的其他鲜卑人。确实,大漠很大,北逃和西奔的鲜卑人,会有拥有更大的土地范围,可是那又有什么用?难道站在山峰上,抑或是站在大漠之中,见四下无人,便是高呼一声我是小迷须山之主,便真能是什么的之主了?>
所以拓跋氏知道这些鲜卑籍贯的,差不多可以算是自己最后的凭仗,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控制着,尽量不让这些人有什么无谓的损伤,更不敢浪费。毕竟鲜卑现在势头太弱,一旦折损了,便是难以补充。当然,现在还没有籍贯的相关概念,但是不妨暂且以此区分。>
可是拓跋氏万万没想到,这曹军溃败,竟然是如此的彻底!>
一点都不迟疑,一点都不含糊!>
这其实并不奇怪。>
燕赵之地的慷慨之士,一代代的得不到善终,哪里还有什么基因会留存下来?>
在外奋力血战的将士,回到家乡却被打成狗样,又有多少人还会选择继续奉献一切,自我牺牲?>
拓跋氏约束了鲜卑籍贯的那些人,但是其他汉人骑兵却呼啸着冲进了城中,然后收获颇丰,还毫发无伤!>
这……>
鲜卑人本身就是重财货,见到了其他汉人骑兵大杀特杀,盆满钵满的样子,眼中都差不多要喷出火来,将拓跋氏烧成渣渣灰一般!>
这些普通的鲜卑人心思都简单,吃喝玩乐就是一生,没有什么太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