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常的复杂。复杂到了陈宫上前说了一些什么话语,吕布都没能听清楚。>
王凌上前一步,大礼参拜:“属下王凌,拜迎征西将军!”>
随后众人也纷纷弯腰,做天揖之礼。>
汉代礼节,分天揖、时揖,土揖。还有些长揖,旅揖,特揖,旁三揖等,分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使用。>
礼节虽然多,但有一条,不兴跪拜。就算是参见皇帝,也只有在大朝会之时才有跪拜之礼,其余时间都是作揖了事。>
斐潜翻身下马,扶起了王凌,然后笑着环视一周,朗声说道:“诸位免礼!”>
“属下领太原父老乡亲,前来迎接将军,略备薄酒,望征西将军笑纳……”王凌将周边的一些头面人物给斐潜介绍了一下,然后也不多言,略微往前指引了一下,示意在里亭之处备有酒宴。>
当然,这个酒宴不是说要让征西将军斐潜就在这里吃喝到饱,而是一个礼节而已,斐潜坐在亭子当中,接受众人的敬酒,一般情况下连桌案上的菜肴都不会吃一口,真正的宴会要到了太原城内,才算是正式的接风。>
斐潜也不扭捏推辞,点点头,朗声说道:“如此,某愧领了!”>
可是到了亭子之前,斐潜一看,不由得微微一愣。>
亭中的酒宴虽然也是精致,但是也不见得多么惊艳,让斐潜没有想到的是,亭中在坐席之上,还摆放了胡凳……>
细看的话,桌案的高度也是比一般的高一些。>
斐潜目光一扫王凌,却见到王凌低着头,谦卑的拱手跟在一旁,神色也并无异常。>
“彦云,此乃汝所置?”斐潜指了指胡凳,说道。>
“启禀将军,此乃太原乡老一片心意……知将军甲胄在身,不便坐于席,特设于此也……”王凌不慌不忙的说道,就像是真的一心为斐潜所想的一样。>
呵呵……>
信你就见鬼了。>
斐潜刚到了平阳之后,有准备推行高脚凳高脚桌,后来也不了了之,是因为斐潜自己,又或是其他人不知道不懂得坐高脚凳高脚桌舒服么?>
随随便便推出个高脚凳,然后天下人就会哗然一片,欣然接纳?>
呵呵。>
历史上高脚凳是在什么时候大量出现,甚至成为了主流的?>
从魏晋开始,到隋唐盛行。>
魏晋这个期间,有个名词叫做五胡十六国。>
而隋唐么……>
脏唐,乌龟唐不是随便叫的。>
有一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这句话在汉代会更加的明显,屁股下面的坐的是席子还是凳子,都是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倾向!>
没有历史的发展做一定的铺垫,随意推动胡凳就想着天下人蜂拥而至,挥舞着黄金白银争相购买?>
逗谁呢?>
汉末,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之大,党人与宦官,以为门阀世族和皇室的矛盾都比较的大。>
在董卓进京大汉王朝被扯下遮羞布之前,有过两件事情……>
第一件:中平元年,车骑将军皇甫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阎忠时罢信都令,说嵩曰:“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解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享大名乎?”嵩不从,忠乃亡去。>
第二件:中平四年,当时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和着名术士青州平原人襄楷都到冀州刺史王芬府上做客,襄楷假言天象之名,鼓动起事,陈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