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四章 又去林树沟子(1/3)

作者:
周大海和林氏听自家闺女完,脸上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他们家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闺女居然不声不响的要去买庄子! “那个,米啊!咱们家手里有那么多钱吗?这可不是百八十两的事儿。”周大海现在也阔气了,他知道百八十两银子对自己家来不算什么事,不过即便这样,他手里的零用钱依旧没有多少。以前,家里人防着他被老宅的人忽悠,怕这钱打了水漂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可是自从和那边断了亲以后,林氏就有意让他手里松快松快,是周大海自己主动不要零花钱,他吃住都在家里,没有用钱的地方,等他用钱了,再问林氏拿。 他这个态度让林氏很满意。其实林氏手里也没什么大钱,一些贵重的首饰还有大额的银票,她都锁在了柜子里,平时看都很少看,家里的开销,光靠豆腐作坊的收入,就能维持,零花钱什么的,真的没啥用处。 闺女,女人手里要有钱,才有底气,哪怕没处花去,也得放在手里攥着。林氏最初听她这话的时候,还觉得她歪道理一套一套的,等没事细琢磨琢磨,还真的觉得闺女的话挺有道理的。那大家人家的姐成亲,为啥娘家要陪送她那么老多的嫁妆啊!还不是怕她在婆家受气?手里头有钱,心里头不慌,做人才硬气。 来好笑,自己活了半辈子,竟然还没有一个孩子看得通透。 “爹。那是个庄子,没有多少地,是庄子。也就是叫着好听,要是没宅子,不带院子,跟村里没啥两样。不过听有一个挺大的河塘,里头要是能养鱼,就更好了。” 周大海被她的模样逗笑了,不由得道:“三羊坝啥最多。就是沟沟河河的最多,那地方湿气大,野地里都是水泡子。芦苇荡……” 周大海跟自己闺女起关于三羊坝的事情来。 周米越听越入神,这三羊坝的地貌特征,怎么那么像湿地呢!要真是这样的话,她可就发财了。 大宋朝南北分明。南边吃米。以水稻为主,北方喜面食,除了麦,荞麦,家里困难的,还吃一些杂粮度日,最常见的就是玉米和秫米这两种。 北方人,特别是辽东府这边。没有人种水稻。 不过,周米记得很清楚。前世最好吃的米,是出自东北的。虽然南方是鱼米之乡,但东北的大米却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如冬长夏短,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水质优良等因素,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水稻。而且东北的水稻因为一年只产一次的关系,水稻对土地营养的吸收可谓达到了极致,所以后世东北大米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 周米记得东北最盛产优质水稻的地方,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有名的黑土地,土地肥沃,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还有一个,就是湿地城市,那个以湿地闻名天下的城市,气候环境特别宜人,是有基食品基地,旅游胜地,被称为是地球的肾,那里的大米是十分有名的! 如果那个地方真的跟后世的那个城市的气候很像的话,自己是不是可以多买一些地?不仅买下那个庄子,干脆连周边的地也多圈一些。 自己手里大概有五千多两现银,也不知道能买下来多少。 “爹,我跟郭掌柜约好了,后天去三羊坝瞧瞧去,你要不然我去姥姥这一趟,叫上我大舅,让他帮我掌掌眼?” 周大海头,大舅哥见多识广,能去帮孩子看看,自是再好不过了。只是丈母娘家现在那个情况,他出去一天,应该也不会有大问题吧? “你呢?”周大海觉得还是听听媳妇的意思。 林氏想了想,便道:“没啥事儿,我大嫂眼看着就要出月子了,有李嫂在那儿帮忙,估计也用不着大哥。三羊坝虽然远,但是早走的话,应该也能赶回来!” 这就是同意的意思了? “我还想去看看大酱发没发,正好,从三羊坝回来,就开始卖姥姥家的酱菜,正好把李嫂也带回来。”家里用惯了下人,丁氏被卖了以后,还真有不大习惯呢!林氏已经五个多月了,肚子越来越大,还是有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