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2章 对持狼居胥山(2/4)

作者:物语000


大军渡过翰难河不久,一支夜不收小队疾驰而来。

他们来到队伍前飞快的下马禀报道:

“启禀陛下,车臣汗率部两万,与我前锋大军在肯特山扶持。”

“肯特山?”

朱慈烺闻言一愣,那不是蒙古圣山吗?曹变蛟他们竟然已经追到肯特山了?

肯特山就是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蒙古人难道想让成吉思汗见证蒙古大军如何覆灭的吗?

对于成吉思汗的埋葬之地,后世史学界一直有争议。

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几百年来,考古学家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甚至元朝任何一个皇帝的陵墓都没有发现。

据说蒙古皇帝不修皇陵,葬在野外,只用一个独木棺存放遗体。

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

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填的时候都是整块泥土的填,怎么挖上来就怎么放回去,再用乱马踩平。

即便一些技术精湛的盗墓贼算出了葬地的范围,用洛阳铲都分辨不出土层有异样,更别说去精准深挖了。

护送的独木棺的蒙古士兵,会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杀光,以防他们泄密,这就更增加了寻找蒙古皇帝葬地的难度。

很多人认可的说法是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在地表挖深坑密葬。

然后万马踏平,成吉思汗的父亲葬在那里,他生前的遗愿也是想葬在肯特山。

不管成吉思汗是不是埋在那,得知车臣汗已经发兵,朱慈烺不敢耽搁。

他一声令下,随着一声战马长长的嘶鸣,大军匆忙呼啸而出,赶往肯特山。

肯特山位于克鲁伦河以北,斡难河以南,成吉思汗时称为不儿罕山,是蒙古帝国的发源地,被称为蒙古圣山。

万骑奔腾,车臣汗部的兵马陆陆续续汇聚,逼到肯特山下。

鞑子们大多手持蒙古传统弓箭,有部分手持回部弓箭,还有的持着罗刹鸟枪。

为首之人年近五十,面容黝黑,身穿一身白鼠裘,手持阿尔玛斯斧,正是车臣汗硕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着远处营寨森然的明军,硕垒挥了挥手中的斧头,恨声道:

“胆敢深入漠北,在我族圣山前放肆,本汗让你们一个个的都变成死人!”

硕垒一声吆喝,立时有一股蒙古骑兵呼嚎着奔向明军营寨。

按照老套路逼明军出阵迎战,引诱他们上当。

得知漠南蒙古被明军横扫,大明天子统兵亲征至此。

硕垒内心还是有些慌张的,开始还摸不清明军究竟想干嘛。

后来见到建奴豫亲王的数千人马后,他才知道明军乃是追杀建奴亲王而来。

漠北三大汗拥有骑兵六万左右,在他们地盘上,他们并不害怕明军。

此番领兵出来,车臣汗不信明军能适合漠北天气。

他们准备利用天气优势和明军一较高低。

后面支援的土谢图汗和扎萨克汗的近四万骑兵很快到来。

今日无论如何,喀尔喀三大汗都不能让明军在漠北撒野。

“大帅,蒙古人动了!”

明军军阵中,曹变蛟循声望去,果见一支千人的蒙古骑兵从数余外的山坡冲下来。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