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章如日中天(2/4)

作者:宇十六
秦,姚氏一族或亡或降,王国是聪明人当知如何选择,就算他率部反逆,单凭猗氏孤城,早晚必亡。秦国降军不好安置,索性让王国带了前往猗氏城,蒲坂城的变数还小些。愚命刘衷水师至潼关后折返蒲坂城,让陈渔率水师载八千兖州兵马前来换防,万一有变,只需蒲坂城坚守七日援军便可至。”

顺河而下,从蒲坂到达潼关栈桥只用一个时辰。潼关岸边陡峭,船只根本无法停靠,唯有在水势较缓处撒搭起栈桥供船只停靠,万一有战事拆除栈桥即可。

杨安远随杨安玄前往蒲坂,当初前往蒲坂时从潼关抽调了一千兵马,杨安玄急命定城守将增援潼关,同时让弘农主簿杨胜组织三千屯军前来。

在潼关住了两日,自杨安玄成为雍州刺史后兄弟俩聚少离多,谈起往事两人都不胜唏嘘,当年的那点小争斗也消散在酒中。

定城援军八百和弘农屯军三千相继到达潼关,再一日陈渔水师过潼关前往蒲坂,杨安玄松了一口气,担心的局面没有发生。

等到刘衷率水师回到潼关,告知杨安玄王国增援猗氏城,说服姚和都归降晋国。魏军见猗氏城援军到来,而且投降了晋国,离开猗氏城转道往北,一路取闻喜、临汾至平阳。平阳城乱民军曹弘闻魏师至,献城投降。

曹弘献平阳城投降魏军时,杨安玄已经回到了襄阳城。离开襄阳时满城风雪,归来已是花开至荼靡。满城百姓夹道欢迎刺史归来,平灭秦国立下盖世功勋,弘农公杨安玄的声望如日中天。

…………

五月十二日,来自长安的捷报送到了建康城。琅琊王司马德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杨安玄灭了大秦,夺取了长安城?这简直是做梦一般,司马德文左手在右手上使劲一掐,真疼。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众臣议论纷纷,谁也不敢相信这封捷报是真的。在众人的印象中,大秦帝国的国力强于晋国,屡屡派兵犯边,去年杨安玄奏报秦军进犯上洛郡,准备派兵抵御,这抵御都抵御到长安城去了,顺手还将大秦国给灭了?

丹阳尹刘穆之头皮发炸,他知道杨安玄不可能在此事上说谎,杨安玄居然平灭了大秦,夺取了长安城,功劳压过了刘太尉。

退朝之后,刘穆之派人前往始兴郡飞报正在巡视农桑吏治的刘裕,让他速速回京主持大局。杨安玄立下灭秦大功,原本平静的朝堂肯定要掀起波澜,有人会借机生事。

刘穆之想镇之以静,可是灭秦这样的大事怎么瞒得过人,散朝不到一个时辰,整个官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到了晚间,消息传到民间,建康城一片欢腾。

秦淮河,画舫穿梭,杯觥交错,娇声笑语,歌舞升平。

“齐由,弘农公平灭大秦,立下不世之功,朝廷定会大加封赏,齐由为弘农公亲信,朝廷亦会有所擢升。”驾部曹郎陶平不无羡慕地道。

屯田丞甘越点头道:“不错,去年弘农公上疏说要对抗秦军入侵,仆还在担心弘农公不是秦军对手,哪料弘农公将大秦都灭了,仆真是杞人忧天。”

座中众人纷纷开口附和,举杯向已是琅琊王府内史的曾安敬酒,想从他嘴中探听些内幕,然后向同僚、亲戚炫耀,以示自己与弘农公关系密切。

在京中已有三年多,曾安依旧孑然一身,没有娶妻生子,却时常流连于风月场所,秦淮河上画舫、妓楼的女娘都知道这位风流倜傥的曾内史。

向曾安提亲的人从不起眼的小家族逐渐提升到次等门第,便是陶平、甘越也向曾安表示过联姻之意,只是曾安清楚,自己替主公坐镇京城,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说不定早入了刘穆之的眼。主公留给自己在小长干的那处住宅,旁边的邻居都已变换,杨大叔暗中叮嘱自己,那些人多半是太尉府的暗探。

身处虎穴,若是成家生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