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九十九章釜里抽薪(2/4)

作者:宇十六
间带人潜过河去,卢循却告诉徐道覆一个不好的消息:军粮只够十日所需,让他先带人搜寻粮草,择机再战。

晚间,秦河岸北岸灯火通明,整个堤岸有如长长的火龙,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座箭楼,徐道覆率军潜至骠骑航处,浮桥已拆,河对岸灯火通明,人影幢幢证。

军中将士夜间视物困难,强行进攻损折太大,徐道覆心知无机可趁,只得作罢。

第二天,卢循派兵南下前往长干里、小长干、东长干以及南市一带搜寻粮食,刘裕早在他们到来之前便把百姓迁入建康城中。

一天下来,变民军所得甚少。徐道覆继续率领兵马攻打秦淮防线,卢循坐镇丹阳郡,派出大量兵马南下抢掠,可是沿途村庄早已空无一人,便连附近的县城也人去城空,田中稻谷要到八月才熟,现在只能喂马。

变民军的粮食补给多靠番禺、始兴和浔阳方向走水路运送。六月八日,天子新任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加授假黄铖,把建康城的安危交于他的手中。

刘裕受黄铖,辞太尉和中书监。战事僵持,自六月十五日开始,有兵丁成群结队从襄阳返回建康城,十天时间便聚集近四千人。

刘裕没想到杨安玄居然真的放归了被变民军俘虏的朝廷兵马,辨识之后将这些兵丁充实到秦淮防线中。

郗恢、阴友齐等人表奏杨安玄之功,司马德文得知襄阳将大半被俘官军遣返、建康城中战力提升的消息,下旨擢升杨安玄为卫将军,顶了刘毅的缺。

如此一来,朝廷职级最高的将军便是杨安玄了。接连十余天,变民军在徐道覆的率领下与晋军展开激战,可是想尽办法也冲不过秦淮河,而且官军有越战越勇之势,变民军士气低迷。

徐道覆发现北府军训练有素,相比之下自家军队真是一群乌合之众,什么战阵战术根本不懂,只知凭借血勇之气乱杀一气,顺风时士气高昂,遇逆则垂头丧气。

卢循也有些垂头丧气,被晋军阻在秦淮河南岸将近月余,粮草补给越发变得困难,再不走恐怕走不了了。

等徐道覆归来,卢循道:“此次攻打建康历时一个多月,粮草将尽,不宜再滞留。愚有意率师回浔阳休整,然后夺取荆州,再慢慢与建康争战。”仟仟尛哾攻不过秦淮河,麾下兵马士气低落,徐道覆亦打算撤出建康休整一番后卷土重来。

为防晋军发现大军撤走,徐道覆依旧带着兵马进攻南塘、越城一带,卢循率军撤出丹阳郡,在淮口一带驻扎,派遣船只攻打石头城。

得知石头城被攻,刘裕回到石头城,此时他信心百倍,这几日变民军的进攻变得有气无力,分明师老兵疲,只需抓准时机便能击溃卢循大军,解建康之围,立不世之功。

变民军围城月余,刘裕的声望如日中天,不仅在民间口碑极佳,另一方面刘裕与京中门阀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特别是刘裕派沈田子率五百精兵守护在乌衣巷口,保护王谢等门阀的家宅,让他与世家的关系大为改善,最显见的变化就是东堂议事变得顺畅快捷起来。

这种变化让刘毅感到沮丧,懊恼自己轻敌败在变民手中,早知就应驻守新亭、历城与变民军相持,如今错失良机,在很长一段时间恐怕都无法与刘裕争锋了。

七月十日,变民军的舰队从蔡洲撤走,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一片欢腾。

自打回京以来,刘裕就没睡过几天安稳觉,得知变民军撤走,刘裕痛痛快快地睡到午时方起。

来到府衙大堂,见众人皆在等他到来。在一片恭贺声中,刘裕欣然落坐,看着左右文武,笑道:“此次破贼,诸公皆立大功,愚会向天子奏明按功封赏。”众人齐齐起身,对着刘裕躬身施礼道:“多谢主公。”看着堂上抱拳弯腰的众人,刘裕意得志满地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