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4章 铁厂(下)(2/4)

作者:怕热胖子
械所还订购了多台吨级电弧炉,就是大小一吨上下的,主要用于研究和试验,毕竟研究探索钢材冶炼工艺,那就得一炉炉的去冶炼试错,炉小能降低不少研发的成本。

李定桥带人从南京搭乘一条载客的渡船到了当涂,又转乘包下的一条乌篷船沿水路去往铁厂。

虽然铁厂位置比较偏,但也只是相对于工厂设立选址而言,铁厂还是具有不错水陆交通条件的,要是连原料运进产品运出的运输条件都不具备,那建工厂不是扯澹嘛!

工厂所在山谷谷口不远就有一条水道,是一些从山上流下的溪沟在山外平坦平坦处汇聚,最终流过当涂汇入长江,因为两侧多上好水田,经一代代修缮治理成了水流平缓的通航水道。

不过水道并不算深,也就能通航吃水两米以内的小船,但现在不行了,近几十年国内动荡,并没有人组织好好修缮过,也就依靠这水道运输的黄氏组织人简单维护下,但这几年铁厂都快经营不下去,黄家也没了那份心思,现在水道有些地方已经淤积比较严重。

水道一侧河堤上有一条挺宽的公路,也是铁厂在原有基础拓宽维护而成,路面铺了一层铁厂的炉灰炉渣,经年累月下已有厚厚一层,除了草长得多了点,道路状况还算良好,可直通铁厂,目前铁厂工人和货物进出都是通过公路。

因为靠人力撑船,船走得并不不快,大概过了半小时,船拐过一个水弯,李定桥才看到不远延伸到水道中的码头,据船夫讲,那就是铁厂建设的码头。

登上码头,面前是一片半圆形的卸货场,再往外是一圈库房,半圆边库房中间偏右有个缺口,是条直通厂房的宽敞道路,离铁厂还有一段,但道两旁并不荒凉,而足长长两片民房。

这里现在是有居民的,当然建厂前没有,都是随厂建成,有人围绕着铁厂讨生活逐渐出现了这片居民区,毕竟铁厂不算小,巅峰时几百名工人呢,更别说那些搬运运输货物围绕铁厂讨生活的人。

当然,以前此处的居民多数还是铁厂工人和他们的家属,铁厂建设时周围没有居民区,自然是提供住宿的,只不过多数人只能住多人宿舍。

只不过工人都是成年人,有对个人私密空间的需要,而不少人有家有室,有了稳定工作,自然想把家人接来照顾。

开始只是在周围村镇租房,但铁厂本就远远避开了这些地方,如果一来上下班就很不便,铁厂最终经过一番考量后,决定在谷外沿道路划出一些区域提供给工人自己建房居住。

谷口外到水道边,很大的一片土地,为避免建厂后出现纠纷,建厂前便已经买下了。

虽然让工人建房,但提供给每人的地基都不大,而且地基依旧归属铁厂,如果工人买卖,卖给未建房工人铁厂不会干涉,如果是已建房或工厂外的人,那就需要铁厂同意。

不过铁厂一般不会怎么管,几十年下来,这里不单有民房,还有做工人生意的摊位、店铺,可惜大多数地方都闭了,路上也看不到几个行人。

自然没什么人了,这里的居民基本靠铁厂生活,而且多数普通工人都是无产才进厂求一条活路的,很多还不是周边的人,他们在本地无田无产甚至连房子地基都不是自己的,哪怕有些人家属在这经营起了店铺,但店铺生意也得仰仗着铁厂。

因厂而生也因厂而哀,铁厂衰败下来,这些人也只能离开,到其他地方去讨生活。

目前铁厂工人师傅还剩下百十来人,黄仕新并不甘心铁厂在自己经营下是这么个结果,所以留下的都是厂中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老技工,修械所已经决定将他们与铁厂一道接收,目前人应该都在厂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