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刚将伪装成手绳的线与插头接入拐杖的天线接口,准备离远点再试试信号。>
伞刚搭上肩头,伞头指向车子方向,听筒内声音立马变得清晰,林默甚至能从噗噗的拍击声中,想像出那个画面。>
“…嘀嘀嘀…嘀嘀嘀…”>
结果刚迈步子,还没走出去几步呢,听筒内的声响,出现了三声短促连续的嘀响。>
林默立马掉头往回,按约定,这应该是三号队员,有状况呼叫总台,急促程度代表紧急程度,不过大家使用经验较少,暂无法借此做出准确判断。>
不过,林默按自己的正常手速对比了下,这应该不是什么普通情况,至少是相对紧急的。>
“…三号三号…有货栈目标从码头乘船离开吗…”>
黄建仁在通讯频道内进行呼叫询问情况,三号是游荡在码头那边观察情况的,询问自然是围绕此展开。>
“…嘀嘀…”>
连响两声,这代表询问讯息有误,不是这个情况。>
“…有可疑人员来货栈…”>
停顿两秒后,黄建仁继续进行发问,问题也能理解,不是人走便是人来嘛!>
“…嘀…”>
这次响一声,表明情况正确,确实有可疑人员前来。>
“…来人未进货栈…”>
这次问的很合理,若来人进入货栈,不呼叫才对,毕竟货栈开门做生意,是不是普通客户也不好区分。>
就算发现异常情况呼叫,正常呼叫即可,反正人在货栈也跑不了的,无需加急。>
“…嘀嘀…”>
可惜,回应是询问情况错误,也就是说,可疑人员是进入货栈了的,应该是有其他情况。>
“…可疑人员到来,货栈有人因此离开…”>
黄建仁明显进入了状态,三号队员回应后,立马便继续询问。>
“…嘀…”>
这一次,黄建仁也判断出了准确答案。>
“…研判是否需对其进行跟踪监视…”>
“…嘀…”黄建仁继续追问,得到了肯定回复,在这种形式的交互中,所约定的,便是单声肯定、双声否定。>
说实话,这套通讯设备,也是非常考验指挥人员的,需要迅速判断并猜测出一线情况,才能迅速确认并做出安排。>
“…目标沿江边道路往北…”>
“…嘀…”>
依旧是肯定答复,往北是去往市区方向,没走水路才有跟踪监视条件,结合上面反馈情况,还是相对好猜的。>
“…按计划…一三四号负责对目标进行跟踪…小台启用…负责继续监视并负责二五号联络…现在一号请回复…”>
“…嘀嘀…”>
通讯频道内,迅速开始确认指令,林默也伸手至一侧腋下,打开了发射端开关。>
迅速摁两下电键回复时,林默也折返回到了货栈附近,绕了一点路,在快离开这片聚集区时,才抄到江边那条路。>
是抄到目标前方的,似是四眼张望几眼,同目标身后的三号队员眼神交流了下,其悄悄放慢速度,林默也扛着伞,大步往北而去。>
三号同林默一样,用的也是便携那款电子机,为便携,二人所选也是一块容量不大的电池,一通折腾下来,他的估计需要换新了。>
三号放慢步伐,让一号超了过去,一号所用是长续航型号,藏在皮包内,他的任务,便是尾随在跟踪队伍后,做为预备人员,随时准备接替补上前面人员空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