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年的八月份,对海唐经济来说是个非常窘迫的时间。本来按照政斧方面的经济计划,海唐的军费只能支持到六月底。当然了,如果紧急的话,停下众多的建设项目,军费是不会出现紧张状况的。不过,在李广的计划中,国内的建设乃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长远的战略,不是说停下来就停下来的,那样会大大延迟海唐的发展。
七月,麦克阿瑟承诺的贷款第一一亿美金到账。正常情况,不说后续的资金,仅仅是这一亿美金就能让海唐军轻松支撑到年底。但是这一亿美金的使用方法一如从前,必须在美国购买物资,如果是购买军火的话,仍然要经过美国政斧的审批。但是,由于欧洲战场的局势,海唐刚刚在美国花出去了不到两千万美金,就再也买不到任何东西了,无论是军工产品还是民用物资。
为了应对欧洲战场的劣势,美国政斧几乎是雷厉风行,在所有出口商品领域实施了管制。
在李广的印象中,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美国的工业是如何强大--进入到一九四四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占了全世界的一半。这个恐怖的数字让人感觉:美国爆个飞海,坦克海,军舰海,简直是轻松无比。经济之强大,独霸天下,仿佛丝毫不虞考虑物资不够用的情形出现。
但是,事实绝非如此。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美国如此强大的物资供应能力竟然出现了捉襟见肘。
这和李广的印象完全不同。怎么会这样呢?
第一条,是最基础的,也是一切的根本所在,那就是美国真实的经济能力。
美国四三年四四年的军费开支大约是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上下。而英国在战时,这个比例已经连续三年在百分之六十上下。
曰本经济在四四年已经濒临崩溃,或者说已经崩溃,四四年曰本军费开支竟然达到了人民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事实上,曰本这个只能是纸面上的数据,只能是通过货币计算出来的数据,而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百分之九十八,要真的那样的话,小鬼子干脆就绝种了。
但不管怎么说,仅仅从这个数据上来看,美国还有更多的潜能可以挖掘。但是,事实上,可供美国政斧挖掘的潜能其实并不大,根据经济专家的测算---最多也只有五个点。
经济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专家们的分析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经济中有相当的比例是虚拟经济,即股票债券等。
这一点,美国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即便英国也有相当量的虚拟经济成分,但是比例远不如美国。这种情形之下,美国政斧只要不敢学曰本玩那种透支,搞得国内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就绝对不敢把这个数据提高到百分之五十。
以美国的体制,假如真的把这个数字提到百分之五十,那么仗就不用打了,美国人民怕是要立马造反,推翻政斧了。即便是百分之四十多的状态,美国国内的罢工潮也是此起彼伏。加上诺曼底战役的损失,美军一下子丢掉了比太平洋战场打了几年还要多的生命,国内反战声一片,美国政斧从稳定的角度出发,根本就不敢再提高军费比例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经济已经竭尽全力的在支撑战争了。物资供应总量,其实不可能爆发太多。
第二条,德国潜艇的战绩。由于李广早早的把潜艇通气管技术给了德国,以至于德国的潜艇战绩比历史上要好的太多。到四四年中期,德军潜艇的战绩已经超过两千万吨大关。而历史上,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