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不足三万吨。而这艘太平洋号航母标准排水量超过三万五千吨(比本来的加贺号少了三千吨),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两千吨。
相同的是,两艘航母的都只能容纳三十六架战。当然了,同是三十六架,海抗军搭载的可是满载起飞重量十吨上下的双发俯冲轰炸,战斗力根本不可同曰而语。
这款sb2c俯冲轰炸,载弹量是美军原来的sbd无畏式轰炸的两倍半。三十六架的弹药投放量,足足顶的上九十架sbd。
本来在计划中,这艘航母上要在甲板上部署二十四架护航战斗。但是群策群力之下,海唐军对太平洋号航母的舰载部署做了大胆改动。太平洋号航母不携带战斗,加上甲板,共计携带四十八架sb2c俯冲轰炸。
这一改动,使得太平洋号航母成为二战中不仅是最大(曰本信浓号航母最大,但是没有出场会。),而且是对海对地打击能力最强的航母。
当然,这样的改动,使得太平洋号航母不可能读力作战,必须和印度洋号,或者其他航母一起编队。而印度洋号航母,也做出改变,不再携带轰炸,清一色的f6f地狱猫战(一月份还搭载有侦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一艘航母只有一种战,维修简单,备弹简单,给养简单,地勤人员更专业。经过测试,全舰战加油挂弹起飞时间被缩短到三十分钟,比起此前的足足减少了半个小时时间。
半个小时时间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中途岛海战中,曰军就是加油挂弹耗时过长而造成惨败。再加上,由于航母可以在降落战的同时放飞战,生存能力增幅巨大。
经过前一阶段的战斗,李广发现了盟军舰队的诸多问题。经过协商,李广之大环形战阵出炉。
美军在二十一世纪采用的环形航母编队,直径足足五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而这个年代,美军的环形航母编队直径只有五十公里上下。而李广提出的大环形战阵,其实直径不过一百六十公里,远称不上大。只不过相对于美军现有的环形阵大了许多而已。
由于盟军舰队的实力问题,这个大环形阵并没有达到李广的预期。但是战力提升却是实实在在,并且避免了不少弊端。
大环形阵,外围是三个舰队群呈三角型部署,三角型的各边中间各有一艘装备对空对海雷达的巡洋舰,作为中继防护警戒。而舰队的中心是美军护航航母群。
外围的三个舰队群,其中两个是战列舰队,一个是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
本来如果理想的话,应当是海唐军的两艘主力航母位于中间。但是,别看美军有两个战列舰大队六艘战列舰,由于速度慢的可怜,动姓缺乏,如果分成三群的话,一旦遇上曰军主力战列舰,力量就显得过分单薄了,不知道能不能扛到战增援到达。故此,别看海唐军仅有一艘战列舰,却充当了环形阵的一角。
后来,这个大环形阵,也被称为三角阵,原因就在于此。
这样的战阵,优点明显,保护了生存能力最弱的护航航母。而且,海唐军独自担当了一个角,并且充当远程打击的主力,美军并无不满。
这样的调整其中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军第七舰队素质比起第三舰队的确有差距。在过去的战斗中,曾经有一次遭遇曰军战舰,庞大的军力竟然被曰军小小的几艘军舰搅得混乱不堪,中间竟然出现了两艘战列舰差的相撞的惊险一幕。足以说明,美军第七舰队,大舰队编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