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 三肥子想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他突然坐起,趴在上铺栏杆上说:“宁昊,我感觉你最近好像有些地方不一样。”
宁昊猛地睁开眼睛,这都能看出来?
他都已经重生了,要是还和以前一样,那才奇怪了。
宁昊平静的回道:“别乱说,哪有什么不一样的。”
三肥子锤了下床板:“没错,果然不对头!”
宁昊被吱嘎乱动的上铺吓了一跳,他抬起腿往上踹了一脚:“我看你才不对头,什么事这么一惊一乍的?”
难道三肥子还真能看出他是重生者不成?
三肥子像是发现了惊天大秘密一样激动:“你没发现你满口大碴子味的口音突然消失了吗?现在字正腔圆的跟个播音员似的。”
大碴子味?播音员?
嗨
宁昊明白了他的意思。
前世身为一名央戏科班出身的演员,他的台词功底是经过多年严格训练的,而台词功底最基本的就是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其实绝大多数人说话或多或少都会有口音,横店的群演来自五湖四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普通话极为标准。
况且专业演员的普通话仅仅是标准还不够,甚至发声的位置、调值、咬字轻重、语速都有讲究。
简而言之就是不仅能说得准确,还说得漂亮。
或许在影视荧屏上感觉不到,可一旦他们与普通人对话,对比十分鲜明。
宁昊重生后自然也把专业的台词水平带了过来,这才被三肥子察觉到了。
耳朵还挺灵的。
宁昊不想过多解释,学着三肥子的家乡话回道:“三肥哥,你管我嗦啥子噻?”
“你个装什么川渝娃,学得一点都不像。”三肥子晃了晃脑袋:“不说了,睡觉。”
这小子平时不声不响的,背地里肯定专门练过台词。
从群特到中等特约演员,顺利的话需要熬上两年时间,二者地位和收入差距悬殊。
但直觉告诉三肥子,宁昊肯定有两笔刷子,还是不要居高临下的看待为好。
正午的日光从窗户打进屋里,微风吹动窗帘,在屋里掀起一热浪,横店的夏天连风都是热的,四人的鼾声此起彼伏。
宁昊醒来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半,他照例拿出!手机看看群里有没有活能接。
刚打开群就弹出雷大头刚刚发布的群通知:
今天五点半到横漂大酒店集合,《齐鲁出了个孔夫子》剧组招收群特。
随后雷大头又补充了一条:
这次招的群特应该是扮演孔子的弟子,自认为长得书生气浓点再过来,别白跑了一趟还背后嚼我舌根。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收到淹没了雷大头的提醒。
收到
收到
收到
“书生气浓一些?”宁昊看到这里嘀咕:“扮演书生通常需要白净,应该暂时不用像雷大头说的那样把肤色稍微晒深一点。”
回到屋里后,三名室友也陆续抻着懒腰醒来。
宁昊拍拍手掌:“去横漂大酒店门口报戏,群特,一起去不?”
黄耀和李康健听到这话倏地站起,三下五除二提上鞋:“当然去了,虽然我们不是雷大头的人,但总得试试能不能捡个漏。”
“三肥哥,你也去呗。”宁昊建议。
三肥子似乎有些为难,他挠了挠头:“不行,我现在已经是中等特约,要是再跑群众以后报戏肯定争不来好价。”
横店公会注册演员的工资都是有记录的,剧组会根据这名演员上一次拿到的日薪出价,所以三肥子会有这么一层顾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