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的曹仁最终迫不得已,把全部的兵器都上交,这才带着曹操、戏志才等人进了城池,在路牌以及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直奔驿馆。>
赶往驿馆的路上,曹仁总是在不停吐槽:“可恶的家伙!实在是太可恶了!虽然料到他们会缴械,但没曾想,居然准备了慈石。”>
然而......>
曹操却是丝毫不在意,而是饶有兴致地道:“以慈石来做检查,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不仅不必搜身,而且兵器无从藏匿。”>
“志才。”>
扭头瞥向戏志才,曹操建议道:“这一点,咱们或许可以借鉴学习。”>
戏志才淡然笑道:“实不相瞒,属下正有此意。”>
曹操吐口气:“这一路走来,还真是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河水支流附近竖起来的高筒转车,放在颍川也绝对适用。”>
戏志才肯定地点点头:“属下早已了解过高筒转车,但刘铄会派人专门值守,任何人不得靠近,否则当作刺奸处置,咱们因此折了好些人。”>
“若是能仿造出高通转车,再配合咱们颍川纵横的河道,必可增加数十万亩水田,如此一来,粮食必定增产。”>
曹操才不管损失多少人,他只知道这种东西对于任何一个诸侯而言,都是战略级别的秘密武器,有严密防守是正常的,但不论如何,都必须拿下。>
显然。>
戏志才明白曹操的心意,当即表示道:“主公放心,等竖碑仪式过去,属下立刻着手安排此事,一定将高筒转车的技艺搞到手。”>
曹操颔首点头:“嗯,现在各大诸侯尽皆齐聚东郡,刘铄一定会倍加小心,咱们的人暂且全部静默,不可暴露。”>
戏志才面上浮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主公放心,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了,这段时间他们不会有任何动作,除非发生意外状况。”>
“好!”>
曹操对此极其满意,轻声道:“子明的确是个奇才,此次前来东郡,学习东郡经验为主,参加竖碑仪式为辅。”>
“切记!”>
曹操提醒道:“要多听多看多记,不可造次。”>
戏志才点点头:“嗯,属下明白。”>
曹仁颔首:“主公放心,末将记住了。”>
“孟德兄—!”>
正在一行人即将赶到驿馆时。>
忽然。>
一个熟悉的声音,赫然响起。>
曹操寻声望去。>
但见......>
不远处,鲍信疾步赶来,拱手抱拳,面带微笑:“哈哈!孟德兄,没想到,你竟然也来东郡了?”>
老友见面,曹操兴奋不已,疾步上前,拱手还礼:“允诚兄,好巧啊,没想到咱们竟然会在驿馆门口相见。”>
鲍信尴尬地摇了摇头:“我们是从西门进来的,碰上城门安检,把我们携带的兵器全部收走了,耽误了点时间。”>
“彼此彼此。”>
曹操赶忙拱手,唇角微扬起个弧度:“我们在东门时,同样如此,他们拿着慈石挨个做检查,把兵器全部收走了。”>
“哈哈哈哈!”>
瞬间,二人相视大笑。>
“我还以为他们是在玩笑,没想到是真的。”>
“嗯,果然是一视同仁,连老百姓的锄头,都进不了濮阳城。”>
“其实这样挺好的,至少可以保证起码的安全。”>
“是啊,在下亦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