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呃...”
房玄龄三人疑惑不解,直言不讳的魏征则直接说道:“这不过就是几个图案或字迹,这只是写上那‘六千七十一贯钱’的数额,这纸张不过鸿毛之重,又如何抵那上百斤的钱两啊!”
“这确实不抵...”
李世民点着头,随后拿起身旁的传国玉玺和氏璧,在那宣纸上摁压而下,在其字迹处印下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再次展示那张宣纸,问道:“那现在呢?此物可抵那‘六千七十一贯钱’了吗?”
“这...”
魏征嘴巴微张,左右看着同样惊讶不已的三人,表情有些怪异的出声回道:“此物既印上了玉玺,那便是受大唐朝廷认可的信物之一,如此一来却也确实能抵那些钱两...”
“哈哈哈...”
闻言,李世民也大笑出声,摸着手里宣纸那鲜红的印泥,摇头轻笑感叹道:“是啊
!就如此简单的一举,这轻如鸿毛的宣纸,便可抵的上那百斤重的钱两,也就是如此而已,又何必再多此那一举呢...”
四人对此疑惑不解,不明白他此举用意如何。
而李世民也笑叹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可知晓那民间有那抵押物品的当铺如何运作的?”
“禀陛下,那抵押物品的柜坊,也就是让一些急需用钱两周转者,让其抵押各类货物换取一定的现钱,之后会交付信物为证。如若其在一定时日内将凑齐钱两,便可同柜坊交托信物,缴足利息后将其抵押的货物赎回。”
刘政会拱手回应道,其它三人听言,纷纷对这其中关联寻思起来。
“好!那诸位爱卿...”
李世民让其解释完后,将那宣纸拍在桌上,问道:“这又算不算得上信物?!”
“这...自然算!”
四人拱手附和,上面可是印着那大唐传国玉玺的印记,那可是皇上才可摁压的印子,称其为‘皇帝谕旨’也不为过,又如何称不上是信物呢?!
“就是如此一举,此物便有了那同‘六千七十一贯钱’的价值了!”
李世民肯定着此事,接着笑问道:“既然如此...又何需再费周章,将那上百斤的钱两从东市运到西市,甚至是从长安运到那岭南之远?!”
“或者说,那腰缠万贯之人,又何需真将那万贯钱的钱两悉数带于身上?只需带此信物,不也有那异曲同工之妙吗?!”
“这...陛下您的意思是?”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大感震惊,意识到此事一旦推行起来所关乎的重大之处。
“不不不,绝对不可!就如此充当信物未免太过草率,而且其中所涉及的数额何等重大,且不说如何兑换成现钱之事,此物也并非人人信服认可,而要是有人怀有歹意,以此伪造骗取钱财...”
魏征下意识就提出了一系列反对的意见。
而对商道一途有所熟知的刘政会,当即双眼一亮的打断道:“不!此举大有可为之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