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诡诈,就等于不知兵,因为,兵者,本身就是“诡道”!
也许,千年以后,我们这些似是而非的猜测根本就是自说自话,而真实的故事早已经淹没在那漫漫的黄沙中去了。
3年以后的另外一场著名的战役,情势和今天几乎是一模一样,只是因为主客不同,结果竟然大变。
那时候的司马懿换成了现在诸葛亮的进攻角色。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司马懿当时是如何进攻的,设身处地地为处于两次战役中的主帅考虑,我们就会知道司马懿在军事上早已博士毕业,而诸葛亮还刚刚蹒跚学步。明帝之伤
暂时化解了蜀国和吴国的进攻危机,就可以在国内瞎折腾。
首先,在青龙3年(公元235年)春天,在任命司马懿为帝国第一军人(太尉)以后,曹睿就逼死了当今的皇太后郭女王。
曹睿的亲生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甄洛,(大约曹植闻名遐迩的《洛神赋》中描写的洛神就暗指她吧。),虽然,甄洛美貌异常,但是,女人的容貌易逝,等曹丕登上魏王王位以后,甄洛已经是38岁的中年妇女了。
由于甄洛长期住在邺县,和曹丕两地分居,自然的,在众多的女人堆里,曹丕喜欢上了更加年轻的郭女王。
经过郭女王的添油加醋,被曹丕看了大怒,并于第二年将甄洛赐死,并且郭女王害怕甄洛死后向神明诉说自己的冤情,命令人们在给甄洛殡葬的时候,没有大殓,而是“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又有一种说法
是甄洛的死是因为郭女王对曹丕进谗言,说按照曹睿出生的时间计算,曹睿不一定就是曹丕的亲生骨肉,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史料佐证。
还有说与甄洛和曹植的爱情有关。等等不一而足。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甄洛的死是与郭女王被曹丕宠幸有关的。
等曹睿继位以后,宫中的李夫人把甄洛的死因详细地告诉了曹睿,明帝听后“哀恨流涕” (《魏略》)
曹睿性格急躁冲动,立马去问郭太后自己的妈妈死状,逼问之下,郭太后有些慌乱,她说:“是你爸爸自己命令杀的,问我做什么?你作为儿子难道说还要追恨你父亲,为了死去的妈妈要杀活着的妈妈吗?”
明帝一听更恼了,命令使者逼郭太后自杀,并且,殡葬时候也和自己妈妈一样的,“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曹睿算是报仇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曹睿的狷急,不过也情有可原。
他是以怨抱怨。
分析一下曹睿的性格,真的是继承了他爷爷曹操一部分,更是继承了爸爸曹丕一部分。
比如,他对战争的理解,很多地方都遗传了曹操的基因,在234年曹魏面临吴蜀两面进攻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一路防守,一路进攻的策略。同时,在满宠请求撤掉合肥之守的时候,他坚决予以拒绝。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再比如,他的好色,和他爷爷,他爸爸,几乎如出一辙。在他的时候,后宫女人数千。曹睿是个“合格”的女权主义者。在他当政的时代,他为了巴结自己后宫的女人们,皇宫小老婆群的官位和俸禄,比照政府文武百官(第一级“贵嫔”、第二级“夫人”,位爵极尊,无所比;第三级“淑妃”,位比相国,爵比亲王;第四级“淑媛”,位比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爵比公爵;第五级“昭仪”,比一级侯爵(县侯);第六级“昭华”,比二级侯爵(乡侯);第七级“修容”,比三级侯爵(亭侯);第八级“修仪”,比关内侯;第九级“婕妤”,比中二千石;第十级“容华”,比真二千石;第十一级“美人”,比二千石;第十二级“良人”,比千石)。还遴选读书识字的美女六人,担任“女秘书”,处理政府官员呈报的奏章要。后宫女人们的地位比外面辛辛苦苦操劳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