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一十六章 抢了霍金饭碗(上)(3/4)

作者:新手钓鱼人
因为根据上面打扫屋子的举例,再复杂的东西被黑洞吞下去后“状态”都会变得简单,那么理论上来说这属于熵减的情况。

可是熵减在独立系统中是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因此黑洞只能是【万无】状态——没有生命,没有光,没有熵。

也就是所谓的幺正性原理。

结果没想的是

徐云张口不但说黑洞有熵,而且居然还说黑洞熵正比于它的表面积?

要知道。

黑洞的表面积是不停在增大的,如果黑洞熵正比于表面积,那么岂不是说黑洞系统是熵增状态?

想到这里。

杨振宁忍不住再次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驳斥异端的冲动,对徐云问道:

“小徐,口说无凭,你的证据呢?”

徐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间,不知不觉自己和杨振宁的聊天已经持续一个小时了:

“杨先生,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参数化一个黑洞,理论上来说只需要三个量。”

“也就是质量,电荷和角动量,这个没问题吧?”

杨振宁点了点头:

“嗯。”

早先提及过。

爱因斯坦场方程有个最早同时也是最有名的特解,叫做史瓦西解。

这个解所描述的物体就是黑洞,其中黑洞的视距界限就是所谓的史瓦西半径,因此有部分黑洞也叫作史瓦西黑洞。

史瓦西黑洞是静止的球对称黑洞,只有一个参数,即质量,也是模型上最简单黑洞。

接着在史瓦西黑洞的基础上,物理学家推导出了旋转的黑洞,也就是克尔-纽曼黑洞。

它是=0的克尔黑洞的推广,也是整个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种黑洞。

根据克尔-纽曼线元显示,描述黑洞只需要质量,电荷和角动量就行了。

接着徐云静心听了听话筒对面的动静,很快,电话对头传来了一道‘嗒吧’声。

这是杨振宁将笔放到桌面上的声音,代表着杨振宁已经写好了算式。

于是徐云很快便又说道:

“在这个基础上,当年罗伯特·杰勒西提出了一个驳斥广义第二定律的思想实验。”

“也就是将一个物体缓慢的挪到黑洞视界处,并把它扔进了黑洞里头。”

“这时可以发现,黑洞的熵并没有增加,而物质的熵减小了,因此广义熵在这一过程中是降低的。”

杨振宁点了点头,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思想实验。

随后徐云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但实际上呢,由于物体有厚度为了方便举例,这里就假设用一个球做实验好了。”

“对于一个球形物体,因为它具有有限的半径,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把它降低到黑洞视界才能扔进去——在视界上方(固有距离)的时候就截止了。”

“这时黑洞熵会增加一些,而物质的熵会消失,从而保证广义第二定律的成立。”

杨振宁顿时虚起了眼,这倒是个挺新奇的角度。

接着不等杨振宁细思,徐云又开口了:

“那么杨先生,如果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球和一个黑洞,而是”

“两个黑洞同时合并呢?”

“黑洞合并?”

杨振宁下意识看向了自己最初在纸上画的那个代表着黑洞的【】,目光焦距迷失了片刻,紧接着便呼吸一滞,飞快拿起笔书写了起来。

“一般稳态黑洞满足d=8πd+Ωd+Φd”

“如果假设黑洞与黑洞合并,那么由球例子可知d/dt≥0,同时引入角动量”

听到杨振宁计算中的自言自语,徐云的脸上亦是忍不住浮现出了些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