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4章 轰然沉没的泰坦尼克(下)(3/4)

作者:新手钓鱼人


安吉·佩德罗朝他微微一笑,指着主控屏上的直播现场画面,说道:

“看到最前面的那盏灯了吗?我们的。”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愣了愣,回过神后并没有太过欣喜,而是鼓着腮帮子,悠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只见他随手拉过一把凳子,整个人沉沉的坐了下去。

身子前倾,十指插入银白色的头发中,表情茫然。

不过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并没有哭。

准确来说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切换到哪种心情。

对于如今65岁、同时还患有食道癌中期的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来说。

能够在退休.或者说死前见到暗物质被发现,其实可以说是一件挺令人欣喜的事情。

这代表他所坚持的方向没有错——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堪称人生幸事。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至死都没能发现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甚至被告知投入毕生的方向是错误的。

比如弗里德里希·弗雷格。

十九世纪末、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即后来被当做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理论。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一切的数学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其中弗里德里希·弗雷格便是一位狂热的支持者。

弗雷格尝试使用集合的概念来定义数,在1893年完成了其著作《算数的基本法则》的第一卷,又趁热打铁,加紧第二卷的撰写。

结果1902年的时候,罗素悖论出现了。

弗雷格尝试解决这个悖论,但他的解答方法很快又被莱斯涅夫斯基给否定了。

弗雷格只能放弃自己努力了20多年的方向,放弃了数学,最后抑郁去世。

还有在欧洲强子对撞机的记录片中,有一位研究超对称理论40年的小老头儿。

当他不得不面对镜头和朋友承认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竟然是一无所获时,那种无助、颓丧、失落和伤感,真是让人心碎。(强烈建议各位去看看这个纪录片,有中文版)

除此以外。

白令葛也是个很有名的例子。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没啥印象,但想必在读书的时候都曾经看过这样一篇课文:

18世纪初叶,科学大发展的前夕。

在德国匹兹堡大学,几个学生给一个老教授带来了一些他从没见过的奇妙的化石。

其中不仅描绘着飞鸟、昆虫以及其他珍禽怪兽,甚至还有介绍太阳、月亮和刻画着类似希伯莱文的古老而又难以理解的石头书。

教授看后十分兴奋,立即跟学生一起到了发现化石的现场,再度挖掘出若干片化石。

从这一天起,教授便废寝忘食地埋头整理那些采集到的标本。

经数十载的辛劳,这位教授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一本精美的包括有21张化石石版印刷图片的辉煌专著出版了,书名为《匹兹堡石志》。

然而最后这位教授却发现,这些化石是伪造的,是学生们对他做的恶作剧。

于是很快这位老教授便抑郁而终。

此人就是白令葛。

因此和以上这些人比起来,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无疑是幸运的。

这代表他的路没有选错。

但另一方面。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在暗物质领域投入了几乎整个科研生涯,前前后后足足三十余年。

同时从履历和成就上来说,他也无疑具备发现暗物质的资格和实力。

可眼下暗物质的发现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