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三章 神王星的布局(3/4)

作者:新手钓鱼人
比如说魔都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啦、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德令哈13.7米综合口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啦、

以及......

毁誉参半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

lamost立项于1997年,2001年动工,2009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

2010年4月被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2012年9月启动正式巡天。

它是我国投入极高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然而在运行后,它暴露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她在效果上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河外...也就是银河系外部的巡天几乎完全失败了。

因为河外星系要比恒星暗的多,lamost设计星等是20.5等,但lamost的实际巡天星等只能达到18等——此前提及过,星等这玩意儿很特殊,越低才越亮。

可要知道。

亮于17.7等的星系,已经被sdss观测完备了。

也就是说,lamost发现的新星体顶多就是在17.之间。

截至2017年6月。

lamost实际共观测了超过三百万个河外天体,但最终仅获得了15万个星系和5万个类星体有效光谱,仅为原定千万河外天体光谱的2%。

所以从既定目标来说,它是比较失败的。

但另一方面。

毁誉参半的毁有了,誉又是啥情况呢?

那就是lamost虽然在河外星系拉胯了,但河内的效果却达到了世界顶尖。

嗯,不仅是一流,还是顶尖。

lamost在银河系科学方面可以和世界上其他的恒星巡天,如sdss四期中的aogee相媲美。

对特殊恒星,银河系称量,太阳领域暗物质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极其出色的贡献。

所以一直以来。

有关lamost的争议都从未消散。

diss它的一方表示宇宙那么广袤,银河系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角落,顶多就是家里的玄关。

投入这么多成本却看不到家门之外,那就是一次无可辩驳的重大失败。

支持它的则认为咱们本来想去打兔子,结果兔子没打准,打到了一只野鸡,这其实也没啥区别——银河系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够大了,能够研究系内星体不也挺好的吗?

而科大天文系在lamost中曾经出过不小的力,因此对于科大天文系的学生来说,lamost自然是带着自家人的滤镜。

话题再回归现实。

眼见徐云确实没什么嘲讽的表情,张和光方才点了点头:

“lamost虽然在河外星系上的效果一般,但银河系内能超过它的即便是国际上也没多少。”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第九大行星短期内依旧不会有什么新发现。”

说着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半开玩笑的对徐云道:

“要不老徐,你也来我组里帮忙吧,好几千万张的照片要解析呢。”

张和光所说的“照片”和现实概念中的照片略有不同,它是由波段构成的的观测记录。

2022年的科学技术可不同于小麦副本的1850年,副本中全球所有天文台拍摄一年才能收集到三万张观测记录,但2022年却可以做到近乎无限的量级。

在2022年。

一般天文望远镜的模式是这样的:

拍摄一大堆的照片,然后先去宇宙线,接着减本底、减暗流、除平场,就可以得到波段的黑白照。

最后把多波段的照片给个伪彩色再合成,就可以看到大家网上见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