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五十九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下)(3/4)

作者:新手钓鱼人
73度.....

零下206度......

直到......

199.996nk。

短短3秒钟内,捕捉地带的温度便无限接近了200nk。

随着温度的降低。

大量暂时拥有实体化状态的孤点粒子,就这样彻底被冻结在了型半导体周围。

随后一个磁刚度为9.4t·m的双消色差结构顶点探测器缓缓从通道上方落下,开始以云室手段对孤点粒子进行研究。

早先梁浩然曾经说过,孤点粒子持续实体的时间大概有十五秒钟。

毕竟这次的实验过程中4685Λ超子是先一步消失的,并非像当初那般直接与孤点粒子对撞。

交互作用的量级远不如潘院士他们第一次实验时那么高,持续时间自然就会长一点。

而从他汇报情况到徐云做出指示、叶莹莹输入口令、温度下降的所有环节,耗时大概在.......

10秒前后。

也就是说.......

被冻结的孤点粒子,这时候其实已经开始衰变了。

众所周知。

当一个粒子衰变后。

它的末态虽然带着动量。

但如果从相对初态粒子的静止坐标系里看,末态粒子的能量和,就是初态粒子的质量。

因此在计算末态粒子不变质量时,会在末态粒子质量这里有个delta函数。

同时呢。

由于初态粒子是不稳定的,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不稳定粒子会有一个”宽度“——半宽度的倒数即是其寿命。

所以在技术手段上,可以根据这个情况做出不变质量-事例数的二维图,然后通过明显的峰来判断粒子是否处于基态。

因此很快。

项目组便开始了相关检测。

“喷注进行中,树图阶已经传输到主操作端了!”

“高能光子结果不太明显,不变质量分布似乎没啥规律.......”

“没关系,这是正常的,毕竟孤点粒子本身就没有静质量定义嘛,我们的设备精度测不出来那些数据不算意外——话说高能mu子的结果怎么样?”

“费曼图已经出了,性质上有些类似共线发散,也就是非常靠近某个末态性状。”

“徐博士,重构硬散射过程的图表我也发给你了.......”

“徐博士,外卖大概还有一个小时会送到......”

各种各样的信息,慢慢的规律到了操作台。

所有人都在专心致志的负责着自己的工作,将各项数据收集、录入、计算。

徐云和陆朝阳也没干看着,也都亲自下场处理着各项数据。

就这样。

时间一分一秒的缓缓流逝。

......

两个小时后。

徐云和陆朝阳面前的显像屏上,赫然显示着一张有些古怪的图像:

图像的内容是类似丘陵一般有些起伏的3d模型,其中大部分区域虽然有凸起有凹陷,但幅度都相对较小。

唯独最左边的区域例外。

只见此时此刻。

最左侧的区域中,有着一根如同擎天柱般直直耸立的凸起,画风极其异常。

其他起伏区域在它面前,犹如普通人类站在迪迦的身边般渺小。

仿佛......

所有的东西都累加在了这里一样。

看着这幅图像。

徐云不由与陆朝阳对视一眼,二者眼中同时闪过一丝喜色,轻呼出了一口气。

随后陆朝阳主动让开半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