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一章 大的要来了(7.4K)(3/6)

作者:新手钓鱼人
“介子交换理论。”

“介子交换理论?”

听到这个词。

潘院士微微一愣,旋即瞳孔骤缩。

介子交换理论。

这是一个被提出很久,但前端研究依旧成果不多的理论。

介子交换理论的释义其实很简单:

单个π介子交换产生核子间的长程吸引作用。

双π介子交换产生饱和中程吸引作用。

而、分子交换产生短程排斥作用。

其中π介子的自旋为零。

称为标量介子。

、介子的自旋为1。

称为矢量介子。

它们的静止质量不为零,这确保了核力的短程性。

而矢量介子的非标量性,又保证了核力的自旋相关性。

它涉及到了相对论单玻色交换势、核力介子交换的非协变微扰理论,以及能量无关-介子交换势和巴黎势等等。

很简单对吧?

不过虽然概念上很好理解,但它实践上却一直没什么关键成果。

目前最能证明介子交换理论的就是介子,外加一个底夸克的0粒子。

介子尚且如此。

就更别提同样是强子的超子了。

谷膜

至于这个理论有什么用呢?

概念上的价值自然首推核力研究——这里的核力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核动力,而是指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的类型。

物理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记得。

四大基本作用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以及强弱作用力——后面两者的真正释义就是强核力以及弱核力。

更关键的是。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力都是这四个力的不同形式,无一例外。

因此眼下四者的统一堪称物理学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属于物理学上的第八次统一。(玩个小游戏,有人能完整写出来前七次吗,能写出来这个月再加更一章)

若有人能将引力与其它三种力统一,其地位将不在爱因斯坦之下。

而介子/超子的交换理论便涉及到了强弱作用力的延伸,背后再前进两三步就是时空模型。

而引力又是时空的扭曲,因此这是大一统路上一条不好走、但理论上可以走的路。

所以其理论价值自不必说。

至于现实方面嘛.....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介子交换理论...或者说Λ超子研究,可以协助我们研究中子星。

当初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光谱轮廓,其数据采集的硬盘驱动器便运用了相关技术。

除此以外。

Λ超子还能对银河系模型的优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算是个半冷半热的知识,也就是咱们目前可以观测到很多河外星系,但银河系的形状却是通过模拟优化出来的。

因为我们自身就在银河系内,是没法从外部观察银河系形状的。

人类直到1918年,才确定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座方向。

更是直到十多年前,才定位出咱们的太阳系在银河系的第二悬臂上。

与此同时。

银河系模型的相关优化每年都在进行,比如至今我们都不知道银河系内到底有多少个黑洞——通过初始质量函数也就是推导出的银河系内恒星级黑洞的数量大概在一亿个,但真正已知的只有五十多个而已。

而Λ超子是中子星中极其富集的一种微粒,若能对它取得研究成果,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或许会更深一些。

当然了。

与现实普通人更接近的现实价值可能是第二个方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