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6400字大章)(3/5)

作者:新手钓鱼人
步的视力范围,一般人其实是很难分辨出船帆、船桅和船身的。

这种情况下所谓首先看到风帆,很大部分原因要归结于风帆的显眼程度,和海平面没啥关系。

但值得一提的是,登州和昌国这两个地方却很特殊,不同于一般的海岸:

它们都是宋朝水军要地,同时也是宋代知名的海市所在。

眼下是宋朝海市最发达的时期,贸易联通的可不是内地,而是周围的各个国家。

而凡是越洋贸易的船只,体型往往都非同一般。

比如很有名的宋代古船,被发掘复原的华光礁1号。

整艘船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约3-4米,这在宋代只是中型船的规模。

像在登州、昌国这两处海市兼军事重地。

你若是运气好,甚至可以见到两千料级别的帆辅车船。

至于所谓两千料嘛,差不多是45米、宽11米、深5米的规格。

也就是千吨级的排水量,是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的40%左右。

这种规模的大型船只,只要天公作美,在极远处分辨出船帆和船身还是不难的。

老苏和小赵一个是前任宰相,另一个是宋哲宗的亲弟弟,属于大宋最顶尖的那批人。

他们前往海市的时候想要见到这种船,简直就是像是喝水一般容易。

当然了。

在后世看来,先见到船帆不一定就代表地球是圆的。

因为从可能性角度上来说,其实还存在一种甜甜圈模型的可能。

但此时的老苏显然没能想到那么多,他的心思近乎完全放到了徐云所说的那番话里。

作为眼下华夏本土或者说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学家还是没有之一的那种。

老苏对于星辰的痴迷程度,近乎达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

先前提及过。

老苏曾经制作过一个只能放大五六倍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的观测效果也就比纯肉眼高上那么一丢丢。

而在公元1084年,老苏为了观测一个偏西方向的星辰,甚至带着这架没啥大用的望远镜跑到了吐蕃!

没错。

吐蕃!

要知道。

宋朝的吐蕃可不像后世,这时候的卫藏和中原可以算是两个不同的政权,彼此之间甚至有些小规模冲突。

从汴京跑到吐蕃的路程长不说,风险也是大的惊人。

但为了追求真理,老苏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成果便是苏颂星图上的17颗星。

这就是老苏,一个执著到不惧生死的时代巨匠。

否则同样的科技水平之下,老苏能比欧洲人绘制出多数百颗星辰的星图,真以为全靠运气啊?

而作为一位在星图上花费了大量心血的求道者。

老苏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自然也思考过另一件事:

那些天空星辰和自己脚下的大地,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可惜的是。

老苏的那架望远镜说是望远,实际上在星空面前,几乎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望远镜要到1608年才会由汉斯·李波尔发明,伽利略又把它改造成了天文望远镜,人类方才真正看清头顶星辰的模样。

在那之前。

哪怕是老苏这种不世出的天才,肉眼能见到的圆形星球,也只有月亮和太阳罢了。

毕竟他特殊的是脑子,而不是肌体产生的变异。

但眼下随着徐云所举的帆船例子的出现,老苏这才恍然发觉

原来真相,竟然一度离自己如此接近!

同时。

或许是受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