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二章 建国大殿日的人们(二)(1/2)

作者:爱做的事
“你们家三个小子都被选入学生代表里了?”秀芝见会兰只有一个人,笑着问道。

“是呀!你们家两个小子不也是被选中了么?”会兰脸上显出几分骄傲之色道:“听说到时候还能看到大王呢。”

“马上就是明国了,要改口国主了!”秀芝提醒道:“咱们赶紧走吧,晚了说不得就没好位置了。”

“你们家相公不是在札鲁忽赤衙门当官么?去晚了应该也是有位置留着的。”会兰的语气中透着几分酸意。和做营生相比,当官的身份自然要高一些。

这个时代也没什么自由平等的概念,当官的在普通百姓眼里,天然的就高人一等。否则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热衷科考。

“好了好了!我们还是快些走吧。若是晚了,官道可能就堵上了。”秀芝挽起会兰的胳膊,再一手抱着女儿,先出了巷子。到了街市上,马车、人力车、单骑的马,都在官道上跑着。

入眼所见的百姓,也大多是喜庆打扮。无论男女老少,也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好像这一天,比起旦日佳节都要来得热闹。

秀芝径直喊了一脸停在角落的人力车,相比马车的体积,人力车要更显轻便。在谈好了价钱后,便拉着会兰,抱着女儿一起上了车。

“这趟车就当是我请你的,待会儿回来,你再请我好了。”秀芝拦着会兰继续说客气的话,语气不容置疑道。

“行行行!回来的时候可别跟我抢!”会兰家的家境虽不如秀芝他们家那么宽裕,但自做起养殖坊和肉铺行的营生后,家里的境况也是一日好过一日。

前阵子,还在北城新开了一家肉铺行分店。那些新搬进来的上京百姓很快就成了他的熟客,生意上又大赚了一笔。且他们家还寄养了一个少年军的学生,虽说不是亲生的,但那孩子也算懂事。平时回家,没少帮家里干活。同时官府也会对寄养家庭提供生活补贴,对于他们家而言,并不算吃亏的买卖。

此刻两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坐在人力车上,平坦的官道在车夫的脚下就像是上了滑轮似的,跑得飞快。周围的马车、商铺也都纷纷后退,坐在她们两人中间的桃儿兴奋极了,看到沿街飘扬的旗帜,各色叫卖的小玩意,恨不得马上下车瞧个明白。

等到快到内城时,车速马上慢了下来。却是前面出现了拥堵,很多车驾都在排队入城。而今日又是大典的关键时期,容不得任何人捣乱。所以城门处也难得的立起了栅栏,挨个进行相当仔细的检查。

如此,便直接导致了进城缓慢。

秀芝和会兰两人坐在车上,一时也只能干着急。

而在皇城的西南大门,也是京大官道主干道的尽头广场上,一排排站的相当规整的方阵正在紧张的演练着。而在广场的周围,则是数不清的举着小旗的百姓。

幸好现在不是上京的夏日,阳光洒在身上,也不会觉得闷热。因而这些观礼的百姓除了站久了腿会酸软一点,便也不会有更多的妨碍。

刚挂牌成立的《大明日报》社的主编简采编兼记者的郑明俨也早早的来到西南大门所在的正乾门。

乾,天也。作为皇城的正大门,建国大典放在正乾门广场举行,也有天子命授于天的意思。

看到典礼还未正式开始,抱有极大热情的百姓便已经入场了。郑明俨也切实的感受到了大典的盛况。

“十月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乾门下,万民齐聚······”郑明俨酝酿了一下情绪,开始落笔写着简报。

按照兀鲁图斯交待他时的说法,《大明日报》的目标是办成大明境内最大、最有权威性的第一大报纸,永远掌控着大明的舆论导向,是大明官府的喉舌。

这次的建国大典,就是《大明日报》打出名气的开始。

早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