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5章外交筹谋(3/4)

作者:丘清鲤
逢国,以防生变。”

聂伤皱眉道:“真若生变,她就危险了。”

使者道:“候妇知道侯主关心她的安危,特意让小臣带话:她在逢国人脉甚广,又有内卫护卫,一定不会有事,请侯主专心战事,不要分心。”

“呵呵。”

聂伤有些感动,苦笑道:“以后绝不再让女人为我担风险了。”

既然逢国之路已通,他立刻命人去和世子受商议进军路线。

现在可选之路有两条。一条北线,是沿着女秧所走的水路,由济水东行,在距离逢国最近的地方上岸,再行百余里进入逢国境内。

这条路很便捷,斗耆国又有大量的船只可以提供运力。但是上岸之后的两百里地,都要在丛林山脉中穿行,还要渡过好几道河流,只适合小型队伍通行,却不利大军行军。

另外一条是南线。由斗耆国东方出发,直抵泰山南麓,顺汶水向东北方前进三百里,再沿着茫茫大山之间的淄水通道出山,最后直达逢国国城。

此路的大半路程都在险山之中,但两条水系之间,只隔了三四十里地,很容易连通,能得水运之利。

若是逢国封闭山中关卡,征夷大军绝对不敢由此进军。但如今逢确不但答应放大军入境,还愿意提供船只在淄水上游接应他们。

选择哪条路更好,显而易见。

唯一的担忧就是怕被逢国欺骗,到时候被逢军堵在山间小道上,只能退兵再从北路进军,这样耽搁的时间就长了。

聂伤不能做主,便将自己的建议报给世子受,等世子受决断。

第二天下午,使者返回了,带来了世子受的命令——走南路!

“呵呵,这位世子真果决啊,有英雄之气!”

聂伤对世子受越发欣赏了。

他立刻给水军下令,命令他们备好船只,在汶水河口等待王室大军到来,再将大军运到斗耆国东境汇合。

大将这边早就准备齐了船只和人员。不过他得知逢国不放行的消息后,便断定大军会走北路,于是将船只都提前调到了巨野泽北方的济水河口。

没想到聂伤会突然命令他们进入汶水,大将判断失误,懊恼异常,急忙整顿船队往汶水河口驶去。

船队连夜疾行,一刻没有休息,总算在天亮前赶到了目的地。却见岸上无人,想来大军还在路上,他终于松了口气。

等到日上三竿,才见大泽里驶来几条小船,船上之人跳到岸上,急匆匆要找主事人谈话。

大将接见了对方,得知几人乃是世子受的属臣,特意前来请斗耆国派出船只到大泽西面接应王室大军渡水。

大将很是不解,问道:“大泽西面之黎、庇、微等国,皆靠大泽,有大量船只可用,为何还要我斗耆国派船过去?”

那使者见他一个小方国的军官都敢和自己多话,很是恼火,但有求于人,只能好声解释。

原来对面诸国都是商人内服之国。内服之国是王室直接掌控的区域,受到殷邑的政治影响很大,对商国高层的政治斗争十分敏感,参与度也很高。

老商帝时日无多,内服诸国早就站队了,大泽西面几国都站到了世子启一方。以致世子受大军到了大泽边,到处求船,却无一国愿意载渡他们,所以才派使者来招斗耆国的船只。

大将担心自己没得到聂伤命令,擅自发船去渡人,可能会使聂伤产生猜忌之心,想先汇报聂伤再决定。

可那使者催的急,他又想起,聂伤交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接应王室大军,到对岸接应也不算擅自行动。

犹豫了一番,他果断命令船队出发,同时又急命人去向聂伤解释。

……

就在大将和世子受的使者接触时,聂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