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1.落水(2/4)

作者:欧阳肖邦
九娘榻前尽力服侍,无心于诗画。

九娘临终前,紧紧握着唐寅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

九娘病逝后,唐寅十分悲痛,常常借酒消愁,这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也难以工作,故而生活十分穷困,常常借钱生活。

小桃笙年纪轻轻,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这也是为何帝后会在酒家看到那样一幕的前因后果。

朱厚照想到这里,便放下手中茶盏,起身缓步走到那对父女面前,拍了拍唐寅的肩膀,叹道:“曾几何时,我也因为深爱之人不幸离世,抱着她的牌位不肯撒手,那段时日,我刚经历了丧父之痛,母亲心中只想着舅舅,根本不愿理会我,这世上唯一懂我知我的人又那样去了,我一度以为,自己的天要塌了。”

唐寅抬首,用袖子抹了抹泪眼,疑惑地看了他半晌,方才启唇:“想不到公子年纪轻轻,竟然也经历过此等生离死别。”

朱厚照淡然地笑了笑:“斯人已逝,但她们的在天之灵,怕是不愿看到先生如此一蹶不振。不瞒先生说,自当今圣上开了海禁,我与我兄弟与外国人做起了生意之后,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绵延数万里的大海之上,望着满天繁星,感叹着已经逝去的故人,化作星海中的一点,在天上看着我们,希望我们能振作起来,真正为这天下人有一番作为。”

唐寅抹着泪,叹道:“公子说的倒是轻巧,只是唐寅没了功名,还谈何为天下人,有一番作为啊……”

站在一旁的夏云渚却是忍不住插话:“先生一心只想着功名,却没有将眼光放向世界,这也是当今圣上,与你们这些读书人,最大的不同。”

唐寅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面前这两位年轻的公子,以他们的言行举止而看,他们的思维,怕是早凌驾于这世人之上了,此二人,绝不是这世间的凡夫俗子。

唐寅拱手行了一礼:“愿闻两位公子其详。”

夏云渚淡然一笑,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递到唐寅手中:“毕竟做生意人,确实不如做官来的体面,先生再好好想想。在下夏云渚,我夏家在南京城西有座老宅,如若哪天先生想通了,就来南京寻我兄弟二人,我兄弟二人,自会将先生当上宾款待,绝对不会为难先生的。”

唐寅握着手中玉佩,痴痴地看了看两人,嘴里喃喃道:“这……这……”

朱厚照却是豁达,他拍了拍唐寅的肩膀,疏阔而笑:“先生不必现在就给我兄弟答复,但小弟还想劝先生一句,夫人的在天之灵,怕是不希望看到先生如此颓废下去。如今时候也不早了,我与我兄弟就不叨扰先生了,先生哪日想通了,随时可来南京寻我兄弟。”

二人说罢,便拱手行礼,飘然而去,只剩下唐寅呆呆而立,望着帝后二人离去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来。

*

帝后从唐府出来,牵手漫步在桃林之中,夏云渚侧首看着男人的侧脸,莞尔一笑:“没想到你居然那么会劝人,你说的那些,是你从哪里编出来的?”

朱厚照看着微风桃树下,她娇俏的模样,不禁伸手刮了下她圆润的鼻尖,笑道:“你当我真是编的啊?岳母大人居然没与你讲过,我在你房里抱着你的牌位痛哭流涕,被她大骂一顿的事情?”

夏云渚转身而立,站在他面前,环过他的腰,将头轻轻靠在他胸膛上,软语道:“人家是真的不知道这事,人家知道你心里有我,你对人家这么好,人家又不是傻子。”

朱厚照抚着她的背,感叹道:“娘子,我很想,很想一直这样跟你在一起,一想到京城那个牢笼,我便浑身不自在,咱们垣儿都快十三了,等再过几年,他十七八的时候,能扛得起朝局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