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 入住衙门(2/3)

作者:笔下琳琅
来,灯火之风盛行,并会沿袭传于后世的。元宵节是皇帝‘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礼法演变而来的节日,是佛教习俗和道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正式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举国张灯庆贺的,是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时,元宵节则被列为重大节日了,从此代代相袭至唐朝。历史上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颇为考究的,这里的‘元’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节’便被严格界定为农历正月十五夜间的节日了,张灯、舞灯、观灯、赏灯以及一切与灯有关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也便成了它特定的节目内容。”

寒东琅乐呵呵道:“看来你知道的也不少哎,可我也不是一无所知啊!你不妨听我一席言。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令爱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王晓华连忙举手打岔道:“我知道他们怎么做的,就由我来补充好嘞。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人物灯、建筑灯、风景灯、塔灯、龙灯等,多以篾制灯架,以民间灯彩艺人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手工书画精绘而成,内点蜡烛成为光源,是诸多工艺与智慧的集中展现,吸引着观灯的人们。”

寒东琅见他停了下来,急忙问:“王晓华,你说完了吗?原本不想多说的,如今听了你的故事,挑起我的话头了哩。”

王晓华见他两眼放光,急忙问:“你念过古诗词吗?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好多哎,我想听你朗诵几句,可以吗?”

寒东琅喜笑颜开道:“古诗词是我的爱好,你难不倒我的,现在就来献丑喽。‘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出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而被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去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春心萌动;有灯展让你投票,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等等,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喽。”

王晓华连忙接茬道:“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如此良辰美景,当然会令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略翻诗史便可发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居然就是元宵灯节的产物,你到底能背几首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啊,可否露一手让我一饱耳福哎。”

寒东琅来了兴致,大声朗诵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