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章 前往大都(1/3)

作者:子非鱼83
昨天去姐姐家里过节,没办法更新,抱歉,今天连更三章,把昨天的补上,这是第一更,第二更在下午五点左右

————————————————————

出了村子,张昭铭犹豫了一下,要去哪里呢?他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河北峦城,这里,到北京城倒是很近的,当然,现在的北京是没有**的,也没有我们敬爱的主席的画像,而且,现在的北京不是叫北京,而是叫大都,元大都,现在的世界第一大都市,马可.波罗在书中写着的那个遍地黄金的地方,

张昭铭对于历史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对于元代,要知道,一个生于北部草原的小小部落,竟然将偌大一个中原踏于马下,甚至差点将欧洲都划入自己的领土之内,虽然身为汉人,但是张昭铭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些强悍的蒙古人,无关喜恶,单纯论到力量,蒙古人无疑是强大的,而日后被朱元璋逐出中原的蒙人,却已经不是当年成吉思汗的那支铁骑了,“幸好,我不是重生在了宋末元初,”张昭铭拍了拍胸口,庆幸的道。

是的,在中原待的久了,蒙古人的锐气已经磨平了许多,在没有那样的强大,就算是一头狼,在每日不用费力就能吃到肉的情况下,时间长了也会变笨的。

大都北连朔漠,南控中原,西拥太行,东濒渤海,地势优越,辽、金两代都选择为京城。忽必烈称帝后,元朝的统治重心已由漠北移到中原。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必不可免地要学习汉文化,改行汉法。因此,把都城确定在大都,并按汉文化的传统,兴筑新都,是有其必然性与政治意图的。嗯,忽必烈还是很会选地方的,嘿~张昭铭暗暗笑道。

可是,除了大都之外,还有几个地方是张昭铭想要去的,比如说安徽,安徽出了很多牛人,比如说朱元璋,比如说徐达,比如说常遇春,张昭铭正在考虑,要不要去安徽把朱元璋做了以除后顾之忧?他不是英雄好汉,没有愚蠢的武士道精神,对于能够威胁到自己的,解决掉,用什么手段不重要,什么时间也不重要,如果是一个豪情万丈的人,也许会想,等到朱元璋羽翼丰满了,再和他一决雌雄,方显英雄本色,只是,张昭铭不觉得自己是英雄,自己只是一个可怜人而已,韩林儿更加可怜。

只是,张昭铭虽然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九年,但他骨子里面仍然是一个21世纪的文明人,要杀人?他总是有些犹豫的,唉,罢了,还是算了吧,大不了我将来躲着他些,还是不要杀人的好吧。

此时的张昭铭,虽然了解历史,但是却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残酷,有的时候,你不杀别人,别人就会杀你,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选择的,现在的他虽然两世年纪加在一起足有快四十岁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在某些人的眼中,他仍旧是纯洁的象是个婴儿一样。

比起去杀朱元璋,其实现在张昭铭更加感兴趣的是其他的事情,或者说是其他的人,比如徐达,比如常遇春,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朱元璋有什么力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还不是靠着知人善用?文有刘伯温、李善长,武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乱世,往往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而这些人,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历史证明,他们是各自领域最为出色的,李文忠倒也罢了,那是朱元璋的外甥,至于其他几个人嘛,如果跟自己在一起了,朱元璋还能成大气吗?难,很难。

更何况,这些人都是张昭铭所崇拜之人,就算不为别的,能够和他们相识,也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吧,嗯,尤其是徐达,这个人是张昭铭所十分欣赏的人,可惜啊,被朱元璋生生的给害死了,徐达之于朱元璋,就像是韩信之于刘邦,难道过于有才华的人,都没有一个好下场吗?自古帝王多薄幸啊。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安徽人,要是去安徽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