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新式武器大显神威(2/3)

作者:唐大汉


其实,崇祯也想直接出动空军,昼夜不停的轰炸清兵,考虑到热气球的技术含量实在太低,白天初现,就会暴露无疑。清军中也是有能人的。一旦被清军仿造,强大的清军就会如虎添翼。如果只是夜晚出现的话,更显神秘,更是强大的心里威慑。这种攻心为上的策略,是整个“抗清委员会”研究制定的策略。

为了配合这种攻心策略,所有“飞天神龙”的日常训练和检测,都在太阳落山之后进行。白天整个皇宫仍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飞天神龙”的生产组装工作。

随着清军退去,城内负责后勤的大叔大妈们将饭菜送到城头,清军大营也升起袅袅炊烟。刀光剑影的战场出现了少有的宁静。

整整一下午,清军都只是做了试探性进攻,这也是多尔衮的疲兵之计。

随着火红的夕阳渐渐退去,夜晚来了。天上有些浮云,皎洁的月光偶尔被遮盖住。城外的清军大营人嘶马鸣,忙忙碌碌。

孔有德的汉军旗得到命令,整个一万人被要求举着木盾在城墙四周,为八旗的包衣奴才们遮挡弓箭。满族的八旗军在后面督阵,他们的包衣奴才,还有许多的随军工匠们,都怀抱着一大捆木材,往城墙四周扔去。

这就是苏克擦哈献给多铎的计策:火烧密云!

多铎本想攻下密云城看个究竟,想知道那些神秘火球是怎么回事。可连续两天攻城,毫不奏效,却死伤了接近一万人。虽然死亡人数五千人,受伤五千人,可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受伤后能活下来的概率太低了,伤兵大部分都死去了。继续进攻的话,这么大的伤亡,回去之后,就算大哥多尔衮也顶不住朝内大臣的攻击。

九月,皇太极暴毙,经过满族亲贵的多方角逐,小皇帝福临登临帝位。多尔衮为辅政大臣。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多尔衮决定进军关内。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顺治皇帝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密云之战让多铎大吃一惊,没想都明军居然有如此战力,让清军损失重大,虽然八旗损失八百人,汉军却死伤了一万人。不能再有伤亡了,否则回到盛京,大哥多尔衮的首席辅政大臣的帝位必然受到动摇。

所以听到苏克擦哈的火攻计策,心中一亮。中午之后,就停止进攻,为防止城内明军心疑,一面派遣汉军试探性进攻,一面派遣大部分军队翻过后山砍柴。就这样,天黑之后,清军开始大规模行动往密云城墙运送柴草。

北城的明军首先发现清军的不寻常,后来借着月光隐约看到密密麻麻的清军每人抱着一捆干柴,立马知道了这些鞑子兵要干什么了。正好陈大虎就在北城,知道后,立即派人报告县令尹天明。

尹天明得知清军要火烧,大吃一惊。密云城小,周长不过十里,正值深秋,天干物燥,城内房屋多是木头的。这该如何是好。赶忙跑出县衙查看究竟。正在县衙内的太监王德化也出来了。

县令王德化等人跑出县衙,看到城边冲天的火光,大家正在急急忙忙的从大水灭火,可城内水井数量有限,怎么能扑灭这般大火呢。大家正急的团团转的时候,跑来一群人,领头两人灰头土脸,不是别人,正是王夫之和孙正瑞二人。

“大人,为今之计,只能命令城边周围的人先行撤离,隔上一段时间上城头看看鞑子动静,”孙正瑞气虚喘喘的说道,“还要将距离城墙不远的民房拆除,否则火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