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四章 登州之战之激烈海战(1/2)

作者:唐大汉
“什么!徐爱卿怎么不早说,”崇祯听了很气愤。大明都要亡国了,没银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没人上报呢,或者想点办法呢。

“臣就准备明日上奏皇上的,没想到今天皇上亲临老臣府上,老臣这才启奏皇上。”老徐有些慌张。

“徐爱卿,请坐,朕没有怪你,银子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朕这就吩咐王承恩给你准备银子,要多少,只管向王承恩开口就是。”崇祯毫不犹豫的想着拿出私房钱来。

“多谢皇上,老臣一定粉碎碎骨,把舰艇如期造好,帮助朝廷早日打败鞑子的海军。”老徐听说有银子了,激动不已。

“徐爱卿如期早出舰船,就是大明的功臣!将会青史留名。”崇祯看到老徐激动认真的样子,非常感动。

接下来,崇祯向老徐讲解了舰船的意义,有了两百艘战舰,我们就能在海军数量上,对与清军保持优势,与鞑子的海军决战,切断登州城的海上补给,没有救援的登州城就是一座孤城,一座死城,迟早是我军的盘中餐,碗中肉。就消灭了清军一部精锐部队,从此之后,清军再也没有扣关抢劫的力量了,我大明的舰船可以沿着辽河一路北上,直抵沈阳,清军的都城将在我大明舰船的炮火威胁之下,舰船想去就去,想走就走,骚扰的鞑子永世不得安宁。舰队向南,沿着黄河长江西行,可以事半功倍的评定反贼张献忠李自成之流。

听了崇祯的远景蓝图,老徐激动的心潮澎湃,内心连连称赞皇上的英明神武,人生得遇如此明主,该是三生有幸呀。君臣二人一直聊到半夜三更,崇祯这才起驾回宫。第二天早朝之后,徐霞客约着同僚喝茶聊着,兴奋的聊着昨晚的事情。

正月里的时光,崇祯特别繁忙,筹办了大明钢铁厂,大明日报,大明日报倒是很好办理,崇祯找来了京城最大的一位商人,这位商人姓张文化,祖籍山西人,时代经商,产业涉及煤矿,钱庄,瓷器,酿酒等等产业。在京城开了家镖局,各地都有分号。

张文华被曹化淳请到了东厂衙门,崇祯亲切的接见了这位山西富商,张文华感到无比忐忑激动,崇祯敞亮的向张文华说明来意,希望张文华筹办一份报纸,并详细介绍了后世报纸的经营方法,但是第一版和第二版要留给朝廷,朝廷需要在报纸上刊印文章。

凭着商人的灵敏嗅觉,张文华感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即叩头谢恩,正月十五,张文华创办的京城日报第一刊出版了,头版头条就是报道皇上带领大明将士取得南征的伟大胜利。京城首批报童也应运而生,从此之后,清脆的卖报声,嘹亮的在京城的每个豆浆摊响起。京城日报雇佣了一大片文人墨客,有刊登寻人启事的,有征婚的,有对对子招亲的,有登载各种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的,非常繁荣。一年之后,京城各地又冒出来多家报纸,从此,报刊发行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成熟,市场越来越大。报纸引导着民众的舆论方向,甚至影响着朝廷的政策。

经过多方选址,在京城西部的永定河边,也就是后世的石景山首钢集团的那块地方,崇祯划出一大块地,筹办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钢铁厂,这个钢铁厂圈地一千亩,好在那个地方是皇家庄园,本来就是皇帝的私家领地,不用搞搬迁之类的东西了,直接大大方方的划出去了。首批人员就是原来大明兵部兵器司的工匠,崇祯亲自兼任厂长,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说道炼钢铁,没有人比崇祯更加精通了,崇祯亲自设计了炼铁高炉,建造了板材线,棒材线,在不计后果,全力冲刺的大跃进之下,三个月后,第一座炼铁高炉建起来了,四个月后,练出了第一炉铁水,崇祯看着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一座座巨大宽敞的车间盖好了。这些伟大的成就,让崇祯感受到了权利的美好,有了权利,心里的想法和蓝图除了能画在纸上,还可以实实在在的成长到现实世界里面。为了实现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