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章 海上决战(2)(2/3)

作者:断刃天涯
西伯利亚城下,现在俄军在整条战线上是一片混乱,尤其是一线部队,基本被打残,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可能。俄国大本营鉴于战场形势的快速恶化,同意俄地15集团军司令的请求,同意新西伯利亚方面军退后到鄂木克斯,那是俄军为防止我军大规模进攻构筑的又一道防线,依托额尔齐斯河构筑的防线。

俄军一退数百公里,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无形中成为了最好的应对,原以为俄军会凭借新西伯利亚顽抗那么几天,这样聂士成的穿插部队就可以及时到位,彻底堵住俄军套路,没想到俄军跑的那么快。

新西伯利亚不战而得,虽然顺利的完成了统帅部的作战计划,时间也就花了前后一个星期,但聂士成全歼俄军第15、18集团军的作战计划却出了问题,气的聂士成直吹胡子,还不住的埋怨聂小无打的太快,200两坦克坏了一半不说,还吓跑了俄军。当然丁汝昌也没逃脱被聂士成埋怨的命运,他这个新上任的第二集团军司令,由于成功围歼俄军一个军,打的太猛了,也对俄军其他部队起到了恐吓作用。

新西伯利亚被占领后,我远东军团的大规模进攻暂时停止,但个部队对后退俄军的追击并没有停止,对被包围在我军内部的俄军的围歼也在继续,我追击部队一直追到额尔齐斯河一线才算罢手,双方战线进入相对稳定。由远东方面军团发动的新西伯利亚战役,战斗前后长达15天。累计歼灭俄军18万,缴获火炮200门,摧毁俄军火炮780门,机枪1500挺,步枪60000多支,其他物资更是难以统计。

远东战役还没完全结束,近东战场又捷报频传,中国远征军经过两周的艰苦作战,完全突破了俄军辛苦经营的高加索防线。高加索战役,远征军以伤亡3万的巨大代价,消灭俄军高加索集团军大部,俄军土耳其斯坦军团一部,累计歼敌10万8千余人。占领高加索山脉一线后,远征军也无力继续追击俄军,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部队的弹药供应个给养都成了问题,陈玉成被迫放弃了对俄军的追击。

远东战役和高加索战役给俄国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俄国大本营紧急从西线战场调集三个集团军回援,俄军从此再也无力对德国发起有效的进攻,彻底的转入了全面的防御。

由于中**队的连续胜利,7月30日,保加利亚宣布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宣战。

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中**队同时发起的两大战役的余音还在缭绕,德军和奥匈帝国会同土耳其军从南北两线同时发起进攻,这次战役旨在打通土耳其到奥地利的连接,为了顺利实现这一作战计划,德军集中了40个师,奥匈帝国也拼凑了 15个师,两军合计百万人由北向南进攻,土耳其也集中了3个集团军,会同保加利亚第一、第二集团军,朝北进攻。双方合计动用60万大军。

为了配合这次战役,一直迟迟不肯出兵的意大利,在德国和中国的联合压迫下,也在意大利和法国边界发起了一次进攻,虽然意大利也只动用了30万人,但对于同盟国的整体行动来说,还是起到了极大的呼应作用。只不过意大利陆军似乎战斗力一般,在发过边界上攻击了两周,不但没有取得多大战果,还搭进去三个师五万多人,最后草草收场。

这时候的俄国已经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8月5日,德军突破俄军在斯洛文尼亚的第一道防线,俄军三个师被歼灭,8月15日,德军进逼萨拉热窝,8月16日,土军占领尼什。俄军和塞尔维亚军陷入南北夹击的境地,巴尔干战场出现一面倒的态势。

在同盟国家的连续打击下,俄军全线后撤,彻底退出塞尔维亚境内,8月20日,塞尔维亚宣布投降,同盟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土耳其和奥地利之间的通道被打通。

巴尔干战役后,英法两国突然发现,原本被协约国两面夹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