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七章 欠债还钱(1/3)

作者:短头发
转眼已是岁尾,富商大户们依旧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提前做好了庆贺的准备,花街、牌楼已经扎制起来。升斗小民也一改往日锱铢必较的模样,就算是日子过的再怎么艰难,也会咬着牙拼凑出一点继续,给家里的婆娘扯上几尺花布,给娃娃们买两捧糖糕团子。

辛苦了一年,也改轻松轻松了。

在这些日子里,一场“金融风暴”席卷淮扬、江南,引起了不小得风波:户部新发行的纸钞开始流通,让贫苦的百姓人家更加贫苦,无异于雪上加霜。

根据新的钞法,新发行的纸钞实际购买力为铜钱的十分之一,因为大明朝本就铜贵银贱,和铜钱的“汇率”挂钩之后,纸钞飞速贬值,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贬了九倍之多,几乎等同于废纸。为了平易飞涨的物价,南京监局不得不铸造无铜的鉄钱。因为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大面值的鉄钱再一次贬值,官宦、富商趁机洗劫小民……

衣食艰难的扬州百姓的日子虽然越来越不好过,和其他饱受战火蹂躏的地方相比,还算勉强还能活得下去:月初之时,李闯读过黄河,瞬间席卷晋中、晋北各地,斩杀宗室子弟三百余人,各州各县闻风而降,秦、晋之地已被李闯牢牢掌控。

已成燎原之势的李自成第一次开宗明义的公布了自己的主张,传檄各处:提兵百万行帝王兴废之事,各地绅民若能献城纳印必不吝爵禄,若是妄图抵抗,则是玉石不分悔之奈何?

闯军主力刚刚度过黄河,直隶、河南、湖北等地蛰伏已久的乱民闻风而起纷纷响应……

到了这步田地,依旧有很多人坚定的相信大明朝“气数未尽”,只要圣天子刷新吏治,官民一心,仍然可以荡平贼寇,还大明朝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李闯成势已不是一回两回了,哪一次不是被打的缩回去呢?这一回虽然闹出的动静很大,大明朝毕竟国祚绵长,只要缓过这口气,反手之间就能将之剿灭。

局势的进一步恶化,让李乙丑有种如坐针毡的紧迫感,他很清楚的知道立国垂三百载的大明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的最后关头,很清楚的知道乱世已经到来。

不顾一切的整军备武,城西铁器厂的规模再次扩大,各种作坊通宵达旦的进行生产。

甲胄、武器、淮扬民练特有的铜胎小炮、被服、营帐等等物资堆积如山。

如此高强度的生产榨干了铁器厂的潜力,进一步加剧了大大恶化的财政。库房里的原材料已经所剩无几,账面上的银钱储备抽调一空……

好在年节银子已经发了下去,勉强还能支撑到正月,若是到时再没有大笔的钱粮,根本不用打仗,淮扬民练就会自行崩溃。

和已经陷入破产边缘的财务相比,军事上的扩充完全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席卷大半个国家的战乱和贫穷,造就了庞大的流民数量,再加上东昌血战之威和荡虏将军的赫赫威名,让淮扬民练轻而易举就可以募集到数量庞大的新兵。

到了腊月中旬之时,淮扬民练兵册上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一万六千,都是实打实的名额,这支民兵队伍的规模已经空前庞大,但是包括李乙丑在内的中高级军官都很清楚的看到了急速扩充带来的严重后果:后勤的难以为继当然很致命,哪怕是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看,淮扬民练的总体实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飞速下降。

时至今日,新兵的整编还没有彻底完成,相当大的一部分新兵纯粹就是混进来吃闲饭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新兵的战斗力和协同能力还是一个未知数,根本就无法与东昌血战之时那个精悍的队伍相提并论。

就连”好大喜功“的文秀之也认为盲目的扩充规模有些不妥:因为根本就养不起嘛!

李乙丑做出一副”悉心受教“的神态,很客气的表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