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一章 阙下陛见 下(1/3)

作者:短头发
当崇祯皇帝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众人心中全都不约而同的一喜:淮扬民练早已是一屁股债了,光是利息就是一大笔银钱。虽说民练是自筹自建,终究是给万岁爷打仗用的。如今好不容易打出了一场实实在在的大胜仗,万岁爷应该替大家把这笔银子掏出来吧?

在所有人当中,只有李乙丑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苏子朋苏兄弟早就说过,崇祯朝的财政已经破产,崇祯皇帝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穷光蛋,他不打可能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替淮扬民练堵财务上的大窟窿。

崇祯皇帝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所以也不可能收下李乙丑等人缴获的金银珠宝。

破家舍财的为朝廷练出一支强兵,已经可以算是满腔血诚的纯臣了,崇祯皇帝还怎么好意思要他们吐血反哺?

“国事艰难,朝廷操心的也是钱粮二字,”很无奈的以比较委婉的方式表示出无法在财政上支持李乙丑之后,紧接着就又说道:“东昌血战,格毙敌酋,实实提振了民心士气,该赏还是要赏的。朕思之再三,允你一个二等诚武侯的高爵。”

二等的侯爵,还是以诚字打头的,绝对算是很高的爵位了。若是放在大明朝初年,这个仅仅只比刘基刘伯温低一级的爵位就已经可以算是非常丰厚的赏赐了。

奈何这是崇祯年间,这个时代的爵位虽然还远远没有到烂大街的地步,却已经没有多少含金量了。因为财政早就破产,朝廷只能拿爵位作为封赏的主要手段。从四品的官员顶着与其本职根本就不相称的爵位高帽子一点都不稀奇,这种虚高的爵位本身并没有实权,甚至还不如虚衔更管用,就算是封的再高也只是荣誉称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所以,这是一个很寒酸的赏赐。

依照阁臣们的意思,李乙丑这样的大功就算是赐个更高的爵位也不算过分。但是崇祯皇帝坚定的认为李乙丑太年轻,若是赏赐的太高,不利益他以后的发展。

硬生生的把赏赐压下来一大截,而且这种赏赐还是惠而不费的空爵,当然不是因为崇祯皇帝刻薄寡恩的缘故,而是出于爱护。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表明了李乙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肯定是要受到重用的。而且崇祯皇帝也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朕知卿是个尽心做事之人,希望你能做个纯臣。朝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不要掺和,只管尽心尽力的灭虏剿贼,朕还想着与卿全始全终……”

崇祯皇帝素来就是个操切的脾气,信赖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恨不得掏心窝子,昔日的袁崇焕、杨嗣昌就是典型的例子。

眼前的这个李乙丑和袁崇焕、杨嗣昌之流有个最大的区别:他没有任何根基,和朝中的党争也扯不上关系。纯粹就是因为一纸民练诏书才崛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根本就不算是朝廷的军队,而是崇祯皇帝的私军。如果他能够拿出足够的钱粮把淮扬民练养起来,基本就相当于禁军的性质了。

所以,李乙丑才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天子门生”,这也是不在太极殿当着群臣的面召见李乙丑的根本原因。

皇帝把话说的这么重,文秀之和李乙丑马上就跪下了,其他几个人虽然还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也纷纷跪下。

“臣惶恐,纵粉身碎骨难报陛下知遇之恩,唯有死战杀敌为君分忧。”

“好,好的很呐。”文秀之和李乙丑齐齐的跪下,就说明他们俩已经听出了隐含在刚才那几句话中重如泰山的份量。

“谨身殿大学士和荡虏将军的职衔已经草拟出来了,日内将明发。你们二人要能领会朕之良苦吧?”

“臣惶恐!”

荡虏将军的衔虽然依旧作用不大,但是和空虚的爵位相比,至少品阶是上去了。按照当时的传统,已经算是将军那个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