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七章 贪天之功(1/3)

作者:短头发
“阵斩敌酋皇太极?”当文秀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稍微一愣,旋即面带微笑的对李乙丑说道:“此番血战,我军已获全胜,我虽是文官,也曾亲临军中摧敌破阵,淮扬健儿之血勇,至今思之,依旧胸中血沸。必然竭力为弟兄们争取封赏,李指挥大可放心。至于阵斩皇太极这样的……这样的……”

一连说了好几个“这样的”,才勉强没有把“冒领军功”这四个字说出来,而的继续笑呵呵的把写好的捷报递给李乙丑看:“东昌血战,历时二十余日,虏兵百余次攻打,终未踏足东昌一步。摧敌八万,斩首两万级……”

东昌一战从最开始算起,至今也不过十余日,说成二十多天,其实也是正常的写法。虽然清军的主力已经崩溃四散而逃,但战斗还在继续,只不过已经变成了追击战,零零散散的打下来,就算用不二十天,起码也能凑半个月出来,所以这不算夸张。

摧敌八万是典型的春秋写法。清军这次入关大掠,总兵力有没有八万都说不好呢,东路军方面不可能有这么多,就算是把辅兵奴兵都算上,甚至把被俘的百姓包括在内,都到不了这个数字。

至于说斩首两万,纯粹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打了这么多天,把后期追赶溃兵的数字也包含在内,都很难凑出一万颗人头,这明摆着就是谎报军功。

在崇祯朝,谎报军功已经成了通行的官场规则,广平一线的数万明军主力,只是和清军的斥候相互劫杀了那么几下,就敢报“破敌三千”的弥天大谎。明明已经被清军吓的放弃了防线退了上百里,居然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伺机而战”,朝廷不也没有说什么吗?

象淮扬民练这样,真刀真枪的血战数日,打的甲破刀残拼到了最后,确确实实击溃了清军的主力,绝对是本朝从未有过的辉煌大胜。只把战功夸大了一倍多不到两倍,已经算是相当忠厚老实相当对得起朝廷了。

这样的军功已经足有笑傲天下,虽说文秀之这个监军大人代表着朝廷的利益和立场,终究是淮扬民练的一份子,必然会竭力为这个团体争取更大的利益。兄弟们都已经打成那样了,多报点军功多争取点封赏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至于说阵斩皇太极这样事情,太过于耸人听闻,别说朝廷会不会相信,首先文秀之自己就不相信。不管大明朝承认还是不承认,皇太极终究是大清国的皇帝,怎么可能跨越千里御驾亲征一个小小的东昌?这明显不合逻辑!

李乙丑分明就是想给兄弟们多争取一点封赏,所以才说出“阵斩皇太极”这么不着边际的大话。这句话实在是太不靠谱了,这样的谎言随时随地都会被戳破,那岂不成了笑话?

“要我说呀,这份捷报还是写的太……”东昌郡王笑了笑,故意扭过头去不看文秀之,低声说道:“就算是在捷报上写斩杀四万首级,本王也是绝对不会怀疑的。”

淮扬民练终究只是客军,东昌郡王才是“地主”。反正两万个首级的军功已经有非常大的水分了,索性报的更大一些。

把军功报的大一些,对于东昌郡王也是有好处的。

本地守军已经彻底打残了,正好可以说明敌军势大,等于是间接的给本地守军增光添彩了。至于朝廷信不信,那已经是两外一码事情了。

身为皇亲国戚,东昌郡王居然怂恿文秀之继续谎报军功,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支持了。

这当然是出于对淮扬民练投桃报李的心思,同时也是为了给自身争取好处,所以郡王才会这么干。

有了东昌郡王的“支持”,自然可以肆无忌惮把军功夸张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就在文秀之摇动生花妙笔准备再写一份更加夸大的捷报之时,李乙丑反而出言阻止了:“不,完全不必夸大,有多少就报多少吧,我不贪朝廷的这份军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