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 忽闻河北事(1/2)

作者:雁回还
二人交谈,二人旁听,全程未发一言,直到天色昏沉,四人才作罢。

而后刘备又设小宴,饮宴罢了,崔博并着荀、钟二人回到了崔宅。

于偏厅,崔博又请了二人喝点儿热茶水暖身醒酒,顺便再探探他二人的意向。

崔博端起杯子,轻轻嘬了一口茶水,就像是随口一问:“君等以为…卫将军何如人也?”

二人先是沉默了一会儿,先是由那荀彧开口道:“卫将军上有安社稷之心,下有抚百姓之意,又兼礼贤下士,智虑纯良,可称为贤辅。”

贤辅?

或许吧,因为刘备压根儿称不上辅政大臣,那王子师才是呐!

崔博又将目光投向了钟繇,意思就是等着他发言~

崔博今儿可是极力的在刘备面前夸赞了他们俩,刘备对他们呢,也颇为热情,爱贤之意昭昭,若说不为所动那是不存在的。

“文若所言是也,卫将军忧国忧民…”

啧…崔博就不明白了,这二人是不知道他崔博想问什么吗?是知道故意在这里打马虎眼?他明明想说的就是——可有入刘备之幕的想法…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嘛!非要整得这么含蓄?

崔博实在是有点儿忍不了,他复又开口问道:“君等可有入仕想法?”

荀彧沉默,钟繇叹了一口气道:“繇来既是来了,也无处可去,只得寄托于卫将军了。”

这是托词吗?崔博不能保证,但是大概率是吧,正常人没有见到正主,哪儿会这么干脆地拖家带口的来了?

当初崔博劝其举家迁来,是有让钟繇不弃孝之名的意思,但归根结底也只能算一句玩笑话~就拿后世来说…你接到外地某企业的上岗通知,还没动身更遑论任职,会拖家带口还要在外地按揭一套房吗?显然不会。

所以崔博大概率觉得,这钟繇可能在此之前就对刘备有些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看好,才敢这么做,拖家带口,可全孝心,又能作为理由而显得不太“不矜持”。

别觉得一征而就很正常,其实不然,在这个时代,‘屡征不就’更是主流,因为这能极大的加大自己在士林中的影响力。

崔博对此也有过分析——一辟不就,大抵是众人觉得,哦…此人淡泊名利,志向纯洁;数辟不就…大伙儿或许觉得,这人是真有德行和才能,要不然那开府的高官怎么会连续征辟?

钟繇不比荀彧,不是说才能,就光说岁数,就大了十来岁呢,他今年都三十七了,不复青少年了。

若当时仕途一帆风顺,也许已有成就了,但是中途出了岔子,去官返乡了,他自己也清楚,如果再重新入仕,光途径上来说,就难了许多…当年他是以孝廉入仕为郎,算是最好的入仕途径,现在这不可能再给他来个孝廉x2,让他再度为郎吧?

所以他要想再入仕途的话,刘备的征辟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清楚,他很清楚,他的思路一直都很清晰…

啧…又是一人表态,一人不语,崔博话都说到这儿了,荀彧现在不语,就这样吧,再问就显得有点儿逼迫表态的意味,强扭的瓜不甜嘛。

再一会儿,崔博以困顿为由,散了这场小会谈。

当然他不是真困顿,他需要一个独处的环境,来理清思绪…

事多且繁杂,一不小心,就可能处于不利的状态,最好的情况,推到袁绍、干翻南匈奴;最坏的打算,王允胜出…至于二者和平共处,崔博不欲也。

他所思虑,唯胜与死耳,故不得不小心。

崔博拿出一张素娟,又研好了墨,提笔就欲往上写诸事以梳理关系,刘备现在手底下没人,崔博亦是如此…

‘袁绍’

崔博才刚落笔写下了一个带着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