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三章 东宫一号计划(1/2)

作者:御鱼于渔
要说起来这东宫一号计划啊,虽然是刚刚才着手布置,但李承乾惦记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话啊,还得从救灾开始说起,本来啊,在刚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候,李承乾觉得唐朝,是外通商贸,万邦来朝,尤其是贞观时期,既然有对外贸易,那商业肯定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从前世李承乾的记忆中,也发现了前世的李承乾的记忆中,那些西域商人波斯商人都是很有钱的,但是由于当时还没那么完全的融合,前世李承乾潜意识那种轻视,并没有被穿越来的李承乾发现,后来跟着那两个棒槌、、、、棒棒的兄弟去救灾的时候,程处嗣一句话,他母亲家就调集了大批量的物资,虽说是粮食换糠这事儿郑家正经没亏,但是其展现的庞大势力可见一斑,这大唐贸易虽然很发达,但真正的氏族豪绅,都是拥有广袤土地的地主,而非是商人!这商人不仅不是什么权贵,还是阶级中最下等!经商,在权贵阶层是不体面的,是为人不齿的,但却并不能说明钱,在这个时代不重要,恰恰相反,钱,在这个时代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权贵们虽然不亲自经商,但暗地里的生意可不少,当然,家族中的嫡子是不会出面打理这些产业的,都是些家仆在打理,待得家主百年故去之后,嫡长子继承爵位,家产,亲弟妹自然会照拂,而那些同父异母的庶出子女,就领些产业,享个富贵了此一生。哪怕贵如长孙皇后,都有自己的产业,由长孙家的家仆打理,李承乾的那些小伙伴家里,也都有着自己的产业,当然了,李承乾的地位,接触的自然都是嫡子,他们也并不关心那些产业如何,不过是多个玩乐的去处。

所谓权贵,正是这些庙堂有官,江湖有地的氏族,那些只有地,或者经商有成的富商,朝中无人的,那都是寒门!而阶级的划分早就深深印在了骨子里,就像前世的父母望子成龙一样,这些人不惜家财也要望子成“仕”,不说出将入相,哪怕是做个小小的官,或者小小的县男爵位,那对他们都是天大的荣耀。若是小地主家的子嗣倒还好些,毕竟虽然是地主,但依然是农,士农工商,农排第二,若想当官,还可以通过科举,李世民希望的寒门学子科举入仕制衡士族门阀,正是希望这些人能入仕为官;但更有钱的商人可就难了,要知道,商人虽然有钱,不过不管有多有钱,商人之子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不管你是多有钱的商人,不能参加科举都是铁律!那么留给他们入朝为官的机会就是凤毛麟角!为了争这机会,他们不惜家财,读书,习武,只望才能有朝一日传于民间,再传到一两个权贵耳中,能混个一官半职,那便是光宗耀祖!

而这些有些小钱的地主,和很有钱的商人,便是李承乾的目标!若说这满朝权贵,能贵过李承乾的人,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而崇贤馆,首要任务便是招贤纳能,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崇贤馆如无意外,那就是将来李承乾登基后的中流砥柱!如李世民的天策府一般。而次要任务,就是捞钱,天下奢侈之物,还有何物能敌过权贵二字?而天下权贵的代表——太子殿下,亲自成立的崇贤馆便是这世上最奢侈的奢侈品。但是这钱可不能直接捞,不然的话,恐怕钱没捞到,这与民争利的帽子扣下来反而惹了一身骚!几天时间过去了,李承乾翻着史书典籍找灵感,除了上朝下朝,每天接玉婉儿不痛不痒的汇报之外,便是冥思苦想这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好招。

翻着翻着,一本论语映入眼帘,而“有教无类”四个大字也映在了李承乾的脑海里,是了,商人是众阶级的末尾,商人之子连科举都不能参加,这个社会地位也是低的不行了,但是有至圣先师孔子他老家留下的话,“有教无类”,那无论贫富,贵贱,都应当教导之,你说商人家孩子不能上学?那你就是说孔子说的话不对?这个年代,孔子家的子孙什么都不干,也是氏族,而天下人都没有意见,可见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你敢说孔子的话有错,那等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