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 造纸术改良(1/2)

作者:御鱼于渔
李承乾要做的,自然就是造纸术的改良,不然,皇家用的可是硬黄纸,名贵之极,就算李承乾,要是敢用硬黄纸折上一千只纸鹤,那不说别人,魏征那个老小子肯定会带头参李承乾一本,而李承乾要改良的,就是竹纸,竹纸也是有历史的,有的历史学家认为竹纸是晋时期发现的,然而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晋时期并没有能力将那么硬的竹子造成柔软的纸张,所以更多的历史学家认为竹纸是唐以后出现的。而李承乾来到这个年代发现目前确实没有竹纸这种东西。

技术上是没什么问题,竹纸在二十一世纪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造竹纸的技术已经作为景点给游客介绍了,本来这些东西李承乾早就忘记了,毕竟竹纸这种东西在二十一世纪只能作为景点给人看了,但是这次穿越让李承乾把前世的一幕一幕都印在了脑海里,技术不是问题,李承乾将竹纸的制造方法写在纸上,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锤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草木灰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再制造浆纸。这不是李承乾写的,这是《天工开物》中的记载,李承乾将这个方法略加改编,变成了这个时代的言语,拿给春竹,让春竹去找匠人制作,而这次跟春竹一起去的,还有东宫左卫率。

这次的造纸术毕竟与以往那些小发明不同,那些都是小聪明搞出来改善自己生活的,说通俗点,有钱人更舒服,普通百姓他也用不起,但是造纸术是能改变国运的东西,即便是李世民都会无比重视,造纸术发展起来,书就能普及,寒门学子能读的起书,那科举就真正能成为选拔人才的渠道了,而寒门的崛起,必然对氏族造成致命打击,而李世民这种千古一帝,自然不希望在自己统治的国家里出现连皇家都不服的存在,比如当下的五姓七宗,李世民那是如鲠在喉。所以这次的造纸术搞出来之后,在让李世民知道之前,必须严加保密,所以这次的工匠,都必须被严格控制,而太子左卫率就是负责控制造纸工匠的!万幸也是大不幸这个封建年代太苦了,很多人肯为了自己的家人孩子过上好日子而选择牺牲自己,李承乾只需要许上几十亩良田给其家人,再加上一个太子卫率的低等军官之位给其长子,便足以让这些匠人去死,何况只是暂时不能见家人,在李承乾的计划中,造纸术并不怕被别人偷学,民间流传的书越多,反而更利于李唐江山的统治,更利于李世民削弱氏族的权利!所以这些匠人在日后是可以恢复自由的,而且还可能作为第一批接触造纸术的人提高自己的地位。

解决完这些小事,两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李承乾面前,其一,那就是如何向李世民解释这个造纸术的来历,李世民可不是一个好大喜功会被好消息冲昏头脑的皇帝,如果不能解释清楚这个造纸术的来历,恐怕麻烦不会小。其二,以现在的技术,能真正把造纸术成熟起来,恐怕至少得半年时间,而长孙皇后的寿诞可等不了这么久。

另一方面,不过一天时间,春竹已经将千纸鹤的折法教给太子东宫中另外十几个宫女,那个年代的女人自小学习女红,本就手巧,很快也就学会了,但是李承乾还不能提供足够的纸张,难道热气球放千纸鹤的要计划落空了?

李承乾甩了甩头,不去想这些,先把热气球做好,实在不行,只能放弃千纸鹤计划,热气球这个东西并不是特别难,只不过是大号的孔明灯,相传是诸葛孔明发明的,是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平阳无法求援,而后算好风向,做出孔明灯,系上求救信息,姑且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假,孔明灯确实是在贞观已经有了,所以李承乾也没费什么功夫就把原理给工匠说明白了,只不过工匠们实在无法相信人能被这玩意带着上天,当然了,太子殿下已经讲得这么清楚,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