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8章 打压内廷(2/3)

作者:小黑醉酒
文武大臣本想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以皇祖母的身份代正统帝行使皇权,毕竟皇权掌握在天子手里,杨士奇和张辅等辅政大臣虽然权力显赫但终究只是辅佐正统帝的臣子,在国家政权事务上无法越俎代庖,需要太皇太后来定夺。

不过,太皇太后以明太祖的祖制为由拒绝了垂帘听政,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会对朝中的事务放任不理,正统帝现在无法亲征她岂会将朝中的大权交给朝中的大臣?

可太皇太后再厉害也只不过是一名女子,对政务上的事情并不精通,因此她就效仿了宣德帝,重用了被宣德帝所扶持起来的司礼监,将辅政大臣们所上报的奏章交由司礼监的太监们审核,然后将结果上报给太皇太后,用司礼监来牵制那些辅政大臣。

由此一来,原本陷入困境的司礼监在宣德帝驾崩后迎来了新的曙光,有了新的靠山。

然而,与先前宣德帝时期不同的是,因为宣德帝把一些权力下放给了辅政大臣,所以辅政大臣上报给太皇太后的都是朝廷的大事,其余的日常事务可以由辅政大臣议决,这样一来司礼监的权力也相应被削减,使得其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与辅政大臣相抗衡。

宣德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正统帝登基后内廷和辅政大臣们争权,那样的话大明的政局将会被搅得鸡犬不宁,为了使得那些辅政大臣能安心处理政务宣德帝故意限制了内廷,以免与辅政大臣冲突。

很显然,宣德帝驾崩后太皇太后肯定会肩负起维护皇权的重任,由于大明的外戚被禁止从政,那么能被太皇太后相信和依仗的人也只有内廷了,宣德帝可不想在正统帝亲政前内廷仗着太皇太后与辅政大臣们相抗衡,那样局势将不堪设想。

其实,大明的内廷之所以会崛起,成为古代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与明太祖限制皇族和外戚从政密切相关,由此一来皇帝用来制衡朝臣的只有内廷了。

慈宁宫。

虽然慈宁宫是太后的寝宫,按照常理已经是太皇太后的张氏要搬离慈宁宫,不过由于正统帝年幼没有立皇后,所以已经升为太后的孙氏依旧住在坤宁宫,并没有搬来慈宁宫,张氏自然也就不用换寝宫。

况且,张氏现在是后宫之主,即便是孙氏也不敢让她离开慈宁宫。

“臣李云天叩见太皇太后。”慈宁宫里,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躬身立在张氏的身旁,李云天见到金英后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不动声色地给张氏下跪行礼。

“忠武王平身。”张氏微微一笑,招呼一旁的内侍给李云天搬来了一张椅子。

“忠武王,你看看这两道奏章。”等李云天落座后,张氏让内侍把两道奏章交给了李云天。

李云天向张氏一躬身后打开那两道奏章仔细查阅起来,这两道奏章是辅政大臣联名所奏,一是罢各省省城的镇守太监,二是设立由文官担任的南京参赞,派遣文武大臣担任江西、河南、湖广和山东四省镇守。

望着手上的这两道奏章,李云天的心中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看来朝中的文武大臣对内廷已经相当不满,故而正统帝登基没多久就上了这两道奏章来消弱内廷的权力。

大明十三布政使司,也就是十三省,自洪熙元年宣德帝登基后始以安民为由在各省省城设立镇守中官,后来逐渐升为镇守太监。

根据宣德三年宣德帝所制定的定制,各省省城的镇守中官拥有以下职权:监督文武官吏,调遣卫所官军镇压人民反抗、弹压土豪大户、缉捕在逃人犯,应地方治安的需要而向中央建议增削行政、军事设置,协调本省文武官员及司、府、县机构的公务,招抚流失人口等。

由此可见,各省省城的镇守太监的职权极大,上可向宣德帝启奏,下可威压地方三司,已与巡抚的职能无异,是内廷在外的最大势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