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想到深处还有洞室!
路芬芳提了剑走去,才穿过石门,竟惊得一步也不能再向前。眼前的洞室不同于别处自然天成之感,却俨然江南园林之貌。水石相映,花木奇珍,亭榭廊槛,宛转其间,清新洒脱,不施五彩。如此巧夺天工,不知费了多少人力与仙力,终将这墨雨长卷安在这深山灵洞中。
路芬芳在原地站了许久,感觉确实没有邪祟之气,才沿着石径向园林深处走去,踏脚不觉山石冷硬,却如走在青春少女肌骨之上。眼所见处,潮气不侵,纤尘不染,路芬芳便知这园子底下有大仙石镇住,但在别的洞室却不曾感觉到灵气。
赏玩了一会儿,路芬芳赞叹道:“这地方极好,谏珂和他的徒弟们都死了,不知这里的主人是谁。”
“你再往那房舍看看,也许能找到线索。”伯服道。
路芬芳继续向前,迎面一块海清色大石上题了一首诗,写道:“漳水翠色未饶云,姑孰波光欲夺春。怪得瑶山不寂寞,黔南又有谪仙人。”落款是:魏伯阳。
“魏伯阳?”苏合首先从灵宠袋中出来,指着这个名字大声嚷嚷道,“假的假的!这种地方怎么可能有‘万古丹经王’魏伯阳的真迹!一定是后人假托他名所作。”
蓝睛听到如此也出来了,将这诗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才摩挲着下颌道:“魏伯阳写过《参同契》,此书的修炼之术内外兼修,既有炉火服食也有引内养性,主张‘内以养己,安静虚无’,是丹术的扛鼎之作。他的修为神秘莫测,能以仙力造如此园林也不奇怪,但他毕竟是千年前的人了,是否游过瑶山留过诗句,根本也无法考证。”
苏合白了蓝睛一眼道:“就你知道得多!”反正她自己是不好读书的。
路芬芳慨叹道:“我早知道《参同契》、《五相类》的名气,但太素宫偌大的添书院都没有全本,这会儿我想读,更不知哪里找去了。”
三个人又讨论一番,始终不知是魏伯阳造了这个园子并在此居住,还是他偶游此地留下一诗,或是后人借他之名题诗,他本人和这园子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于是绕过这大石继续向前,第一处楼阁叫做“灵休厅”,门前对联更奇了,却是“扰扰人间人,悠悠欲五欲”。
路芬芳还未问,蓝睛便自言自语般道:“这个好像是晁之的诗,‘我虽养佛胎,未必有仙骨。如何羽衣人,而亦容我宿。岱岳若宗社,徂徕隐故国。沉沉两山间,真会驾白鹿。仙子啸清风,玉女佩金箓。扰扰人间人,悠悠欲五欲。”(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