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旅游胜地。
因为就住一天,秦黎给了他们三个最好的房间,八个游客外加一个司机地陪都超级满意。
都是中国人,有共同语言,大家话里话外都挺羡慕秦黎的,住在这么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天天都在养生。哪像国内大城市,一会儿沙尘暴,一会儿雾霾,一会儿毒食物,一会水质污染……有了钱,现在就愁健康啊。
大家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的,一听秦黎说山里有野生蜂蜜,非要她带着去超市买。
超市摆货架上卖的,都是工厂统一生产,哪里是野生蜂蜜。秦黎不想欺骗他们,灵机一动,就想起了布朗家。记得布朗先生是蜂农,在林子里有固定的养蜂场所,虽然不是野生的,但总是全天然无污染的。
她打了个电话给布朗先生,说明来意后,问他有没有时间,带他们去山里的养蜂场看看。
布朗一听有生意,没时间也抽时间,立即就屁颠颠地赶来了。
旅游团一直走大城市的路线,还是第一次走在乡间小道上,更是第一次带着大家去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树林看蜂场。所以,这些游客是既好奇又兴奋,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这都是人生经历,茶余饭后的谈资啊!
蜂场很专业,虽然蜂巢是人工搭建,但招来的蜂王和蜜蜂都是野生林子里的,所以没有半点污染。各种蜂蜜还都归了类,有些口味浓郁,有些清爽淡口。
布朗先生为了卖蜂蜜,就各种都挑了一点出来,给他们尝味道。
别看这些大叔大妈,平时可能省吃俭用,但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犹豫。再说,这确实是好东西,色泽透明清醇,一打开盖子就是一股浓厚的蜜香,只要爱吃蜂蜜的,就没有不心动的。
旅行团虽然才八个人,却买空了人家布朗先生一季度产的蜂蜜,布朗手里拿着钱,愣是没回过神。
钱,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好赚了?
晚上,秦黎接到布朗太太的电话,她语气兴奋地在电话里感谢她,因为她的关照,让他们一下子赚了那么多。
秦黎笑着开玩笑,谢就别了,还不如给我一点提成。
布朗一家完全不反对,这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讲的就是双赢。
秦黎挂掉电话后,心里渐渐有了个想法,要是这里真的能开发成旅游胜地,她可以考虑开个小店。专卖这里的特产,比如牛奶奶酪蜂蜜等等,而供应商就是她的左邻右舍,干脆形成一条流水线好了。
***
眨眼,八月也过了,进入秋高气爽的九月。
开学了,旺季过了,又恢复了宁静。
六七八三个月加起来,赚了近四万欧元,回了一半的本,秦黎打电话给曲丹妮,讲这好事告诉了她。
曲丹妮也着实为她高兴。
因为另一套房子,曲丹妮也拿出了十万欧元,所以秦黎也给她分了红。除去税,拿到手有五千欧元。
曲丹妮感叹,“三个月五千,都快赶上我的工资了。”
秦黎道,“可惜那套房子没有装修过,不然还能再开价高一点。”
闻言,曲丹妮立马就道,“这钱我另外开一个银行账户,卡就放你这。以后分红也别给我现金了,直接帮我存卡里。到时候你要是想装修,就提出来用,我既然是分了钱的股东,肯定也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听她这么说,秦黎并不反对,关于投资的事,就这么一锤定音。
秦黎刷了刷网站,略微地统计了下订房量,虽然不如前三个月,但还过得去。说起来,有一个客人在这里一下子订了二十来天,好像是今天到。
网站上有**保密,所以秦黎也看不到是谁,打哪儿来。看这情况,可能是来这找灵感的艺术家。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一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