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送袁公瑜去婺州(2/5)

作者:宝珠道长
监察御史李行敏,在朝会上弹劾,袁公瑜倒血霉。李九厉声质问,只能稽首认罪,处罚随之而来:罢免西台舍人,罢免司宪大夫,贬为婺州司马。速去司元交接,限期十日之内,离开京师南下。

正五品上的京官,从五品下的司马,且离京两千余里,可真够可怜的。今天午时左右,袁家男女老少,会从明德城门,告别长安京城。然后长途跋涉,去武康的老巢,管理婺州人民。

城南十里之外,长亭外古道边,只有黄土连天,以及豪华马车。三十亲卫警戒,赵声照顾马车,钱顺与楚神客,旁边守护大佬。武康与崔小晴,光秃秃柳树下,望着田野发呆。

小晴心情不好,手中拿着柳条,无节奏摆动着。最后扔到地里,话语满是不忿:“刚处理李义府,圣人就颁诏书,你的详刑正卿,马上被他罢免。此乃过河拆桥,从三品的文官,我做梦都想要。”

媳妇是个官迷,武康笑而不语,李九如此行事,早在预料之中。检校详刑正卿,只为审理义府,完事自然收回。其实说起来,外戚的身份,自带挨打属性。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李九活着,不会让他参政。

武康心知肚明,左奉宸大将军,左羽林大将军,他都可以给我。因为没有卵用,没有半分军权。特别是奉宸卫,在里面任职的,都是高官子弟,绝对控制不住。拿上官庭芝举例,有他爹上官仪在,就不会与我交好。 表面提拔重用,暗地层层限制,李九玩的很花。不过这些东西,不让媳妇知道,让她无忧无虑,负责貌美如花。政治上的龌龊,政斗上的凶残,都由我来背吧。

温柔的看着她,温言软语安慰:“不要患得患失,详刑寺能累死人,我才不想去干。李九还算不错,昨日在诏书里,检校右崇掖卫率,去掉了检校二字。所以从今以后,夫君是正式的,太子右崇掖率。”

拍拍胸膛,嘿嘿怪笑:“左奉宸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正三品武官;太子右崇掖率,正四品武官。南衙十六卫,北衙禁军,太子十率,三大军事机构,我都履任高职。知足吧小甜心,已经很不错了。”

鬼脸得意洋洋,剑眉翘成八字,表情十分欠揍。刚刚而立之年,两个陆军上将,一个陆军中将,就算遇到宰相,也能平起平坐。试问大唐官场,哪个敢比我强?这要放在后世,绝对吓死个人。

小晴嗤之以鼻,说话阴阳怪气:“拉倒吧大兄弟,按照你的话说,两个保安队长,一个看门大爷,瞎神气什么啊?如果让我选择,用你全部官职,换同东西台三品。”

嫩手掐着纤腰,嘲讽还在继续:“你何时拜相啊,也让你家宝贝,喊你几声相公。只给武官当,不让当文官,实在太气人。倒霉的李义府,若卖宰相职位,就算倾家荡产,我也给你买个。”

又把天聊死了,现场极度尴尬,亲卫忍俊不禁。武康翻起白眼,果断转移话题:“咱先不说这个,既然提到义府,我给夫人讲讲,他的传奇人生。他如何发迹,又如何膨胀,如何没落的?”

小晴很敢兴趣,武康滔滔不绝,以此打发时间。先说初唐官制,科举就是笑话,当官全靠拼爹。只要出身门阀,老子身居高位,靠着门第关系,你就可以当官。左右奉宸卫,左右监门卫,都是官僚子弟。

义府出身寒门,祖父曾在梓州,出任射洪县丞。芝麻绿豆小官,能给他的便利,只有阅读书籍。他有读书天赋,夜以继日学习,寒窗了十数载,可说学富五车。

怀才类似怀孕,早晚被人发现,文章妙笔生花,才会时来运转。巡察使李大亮,欣赏他的才华,荐为门下典仪。又得马周举荐,改任监察御史。诗文打动太宗,随侍晋王李治,人生从此开挂。

所以古往今来,寒门没法拼爹,只能寒窗苦读。知识改变命运,哪怕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