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一章 李义府流放巂州(2/5)

作者:宝珠道长
。对于望气之事,他是供认不讳,详细交代过程。仅仅两天时间,人证物证俱全,联合调查报告,送到了紫宸殿。

九月初四辰时,左奉宸卫出动,配合左羽林军。武康亲自带队,封锁义宁坊,缉拿李义府。包括他的子嗣,李津、李洽和李洋,以及女婿柳元贞。

交给详刑寺关押,同时派左羽林军,封锁整个李府,许进不许出。李家全部房产,包括两市店铺,暂时贴条封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李九发话。

昨天辰时早朝,李九亲自点名:司刑太常伯刘祥道,检校大司宪窦德玄,详刑少卿元大士,组成三司会审。详刑正卿尔朱义琛,重病在家修养,所以由少卿代替。

哪知朝会最后,李九突然作妖,武康检校正卿,主导此次会审。杀千刀的混蛋,明显没安好心,想看乃翁笑话。朝堂早有谣言,当今皇后武氏,手下有五大鹰犬。

左奉宸大将军武康,是头号爪牙走狗,武氏最大的心腹。太子少师许敬宗,司列太常伯李义府,武氏的左膀右臂。西台舍人袁公瑜,兼任着司宪大夫,是武氏的狗腿子。

已故益州大都督,武康岳父崔义玄,是武家的奠基人。所以外人看来,此次三司会审,头号狗咬二狗,典型的狗咬狗。政敌集体**,上官仪在朝会上,建议公开审理。 允许百姓旁听,公开公正公平,以明唐律权威,同时警示官员。这位十分狠毒,要把政敌义府,钉在耻辱柱上。武康嗤之以鼻,他在指桑骂槐,怕我徇私枉法。

这些混蛋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早已决定,秉公处理此案,为媚娘加筹码。李义府被下狱,是我谋划施行,我就是掘墓人。该死的许敬宗,做了甩手掌柜,狗屁事都不管。

李九不想如此,太多朝臣复议,他也必须妥协。同意宰相所请,开放详刑大堂,允许官员旁听,禁止百姓旁听。同时再下狠手,给予司空李勣,钦差大臣身份,全程负责监督。

巳时四刻左右,详刑寺大院里,阳光还算明媚。法庭临时搭建,各种器具俱全,官吏全部就位。武康坐北朝南,穿大紫色官袍,戴三梁进贤冠,散发着浩然正气。

两位详刑少卿,左右分站两边,配合武康问案。面前的书案上,五摞案件卷宗,记载嫌犯罪证。共两百零六份,记载着李义府,任职司列期间,卖出的所有官职。包括文武职官,勋官与爵位,文武散官等。

东边外围区域,两各详刑寺正,六个详刑寺丞,包括狄仁杰在内,全部正襟危坐。西边外围区域,两名掌印主簿,两名详刑录事,五十六详刑史。每人独坐书桌,上放笔墨纸砚,准备记录庭审。

主审前方左侧,李勣微眯双眼,老脸毫无表情,犹如老僧入定。下手坐着刘祥道,是司刑太常伯,代表司刑衙门。对面是窦德玄,检校大司宪,代表宪台御史。

四十详刑问事,手持水火衙棍,左右分列两边。其余详刑问事,守护整个法庭,负责维持秩序。问事仗林南边,坐着吃瓜群众,个个老神在在,都等着看好戏。

有当朝的宰相,三省六部九寺,三十余位官员。老朋友许敬宗,老扑街上官仪,也是赫然在列。还有最搞笑的,李弘李贤兄弟,穿常服凑热闹。估计李九安排的,让未来的栋梁,见识脏官嘴脸。

武康窃以为,此乃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围观。感觉十分搞笑,当初我的会审,没人过来围观。不过话说回来,如此大的场面,老哥哥李义府,可死而无憾矣。

这时李勣睁眼,瞅瞅铜壶滴漏,不紧不慢提醒:“时辰差不多了,武将军请便吧。不要耽误时间,早些了解此事,你们落得心静。老夫也能尽快,向朝廷报结果。”

那就开始呗,武康点点头,拍响惊堂木。手抚唐律疏议,带领全员起身,义正辞严宣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