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八章 东城门外大阅兵(2/5)

作者:宝珠道长
半刻钟以后,三声战鼓响,阅兵正式开始。以团为单位,每团三百人,团校尉领导,校场中央演武。首先骑兵方阵,骑士手持马槊,操练刺挑削等。

所谓的马槊,就是普通长矛,长度约有丈余,唐军普遍装备。不像后世说的,用柘木篾泡油,麻绳泡油包裹。还称其弹力杆,吹成贵族兵器,吹成有价无市,没有那么神秘。

骑兵演练结束,步兵方阵上场,手持各种武器,演练各种阵型。最常用的兵器,是长枪和横刀,最骇人的兵器,是传说中的陌刀。在武康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巨型长刀而已。

陌刀长约两米,刀身两端开刃,尖端异常锋利。比千牛刀略长,重量不到十斤,用于克制骑兵。如果一人一刀,不能人马俱碎,陌刀军靠阵型。刀手如墙而进,攻击手段是刺,大片陌刀齐刺,敌骑人马俱碎。

当然陌刀队,是最精锐的,不是每个卫士,都用十斤兵器。最普遍的横刀,重不过一斤半,枪槊等长兵器,重不过三斤。武康用的横刀,重五斤左右,用的千牛刀,重三斤有余。

诸位典韦的双戬,关羽的偃月刀,岳云的双锤等,动辄百十斤重。文学过分夸张,只会出现小说里,不会出现战场上。再猛的大力士,也不能长时间的,抡舞百斤战刀。

骑步操演结束,开始左右军对阵。苏定方帅左军,摆曲直圆锐阵;张延师统右军,摆方锐直圆阵。步兵三次对阵,模拟战场厮杀,节目效果很好。然后五次变阵,两军纵横交错,场面蔚为壮观。

武康锁定张延师,这老家伙不简单,官拜左卫大将军,检校左屯营军务。他大哥张俭,他兄弟张大亮,都是初唐名将,也都战功彪炳。张家有个绰号,人称三戟张家,他们兄弟三人,皆府门立棨戟。

棨戟是长木戟,包裹着赤黑缯,是身份的象征。三品以上官员,朝廷赏赐棨戟,类似光荣军属。平时立在府门外,出行时做为仪杖。武康初任千牛将,从三品的武官,朝廷赏赐一根,立在修真坊武宅。

坊间百姓路过,都会面露敬畏,自觉保持安静。不过武康出行,向来轻骑简装,从不用它开道。杵门外风吹日晒,向来懒得包养,估计都腐烂了。等回到成安,找朝廷更换,毕竟关乎颜面。

步兵对战结束,骑兵开始交锋,进退各五回合,各自回到位置,操演正式结束。节目效果很好,军阵异常整齐,卫士精神抖擞。李九怡然自得,群臣纷纷叫好,武康也拍手称赞。

卫士精气神十足,能够令行禁止,堪称百战强兵。转念仔细想想,是唐初国情早就,民风异常彪悍。百姓崇尚武力,国家崇尚扩张,堪称穷兵黩武。

采用府兵制度,就是全民皆兵,每丁分田百亩,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卫士若立功勋,享受特殊待遇,家属生活无忧。所以平头老百姓,不排斥打仗,甚至心有向往。

军规也异常苛刻,有十七条禁律,共五十四斩刑。点名不应答,集结时迟到,偷他人财物,逼淫妇女等。不仅本人掉脑袋,还会连累家里。武康窃以为,现在的大唐,就是军国主义。

两军演习结束,李九传下君令,检阅三军射箭。射箭不是表演,马三矢步六矢,不能随意应付。左右两军,军火为单位,骑兵先射击,每骑射三箭。

要求很简单,高速移动中,射固定箭靶。不计较环数,两箭中靶,就算合格。有专人监督,射中靶子,鸣鼓示意。骑马射箭靶,说实话很难,必须职业骑兵。

骑射井然有序,武康全神贯注,很快扯出微笑。五团骑兵射击,不合格的骑士,竟然不足半成。飞龙阁爆发喝彩,众大佬心情愉悦,李九笑逐颜开。

轮到步兵射靶,规则类似骑兵,每人射出六箭,四箭上靶合格。大唐的军队,战弓是标配,人手一张弓,配十五支箭。折冲府的卫士,都能搭弓射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