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 各有所思3(1/2)

作者:爱在流云
武帝下朝后又去了皇城墙,刘常侍使眼色让小太监去取了锦袍给武帝披上,武帝点点头:“这城墙上是有点冷。”

今日早朝议伐吴时,朝中大臣极力反对,就连杨太师和贾将军都不赞成出兵东吴。

他们所说的天下多年征战粮草、兵马损失巨大,现刚安定,民生需要安定、兵马需要休整言论,他自然知道,也权衡再三了。

晋王朝建立以来战乱不断,中原不断出现蝗灾、风灾、雹灾等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得粮食收成大减,税收、军粮得不到保障,还要采取赈灾措施,消耗钱财。国家财政日见匮乏。

现晋王朝政权稳定,边疆秃发树机能之乱及北部边境匈奴与鲜卑的动乱基本平定。而东吴虽是没落政权,但国家富庶。孙吴政权据有长江数千里防线,从整体的军事行动上来看,它仍在不停主动进攻北方;从武将能臣上来看,丁奉、陆抗等干将仍统领军队数年;从兵力上来看,它尚有数十万甲兵;从军资、装备上来看,有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

根据谍报,东吴现状便是一个富庶的国家在一个没落政权统治下苟延残喘。晋王朝一旦统一东吴,便能解国库、军械困境。统一东吴利大于弊。但贾充、荀勖、冯紞对伐吴主张百般阻挠,武帝自然知道他们是不想让主战派在伐吴战争中取得大功,进而威胁自己的政治地位。

“攸弟如在,必以国为重,不会为一已私欲废国大义。”思念及此,武帝不由出声长叹。

刘常侍:“陛下万金之躯,要多保重身体。人去不可复生,陛下兄弟情深,如此不顾惜自己的身体,齐王攸在九泉之下也会不安的。”

武帝:“攸弟在时,朝廷、江湖太平,他刚走就生出诸多事端,着实可恼。”

刘常侍:“朝廷各方势力刚消停了,这江湖风云又起,还有了王者剑和藏宝阁之说,定是有心人在兴风作浪。”

武帝:“朕也知道这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挑事,可也不能置之不理。“王者之剑,君命天授”,这蛊惑人心的传言要搅动的不仅是江湖,也会在朝廷中激起风浪,延缓朕伐吴步伐。”

刘常侍看武帝脸上多了沧桑之色,低声道:“这几年陛下为国事操劳,苍老了许多。陛下一定要保万金之躯无恙。”

武帝:“朕自知,一旦朕有不测,太子无能,我大晋江山芨芨可畏!”

刘常侍闻言急忙跪下连声说:“是老奴口不择言,请陛下责罚。”

武帝:“起来吧,何罪之有,只不过说了句实话而亦。”

刘常侍闻言试着冷汗站起,武帝看他如此模样叹息道:“敢在朕面前说实话的人不多了。你算一个,攸弟算一个,羊祜算一人,攸弟走了,羊郡公告老还乡,现在也只有你敢对朕说真话了,朕真的很想念他们呐。”

刘常侍:“老奴不敢有欺瞒陛下行径!逝者已矣,羊郡公在泰山安度晚年,陛下如想念,自是见得着。”

武帝收起放在城墙的双手,直起身:“敢欺瞒朕的人不少。贾统领在许昌动静不小,和外族都联手了,还是无功折返?”

刘常侍:“贾统领已尽力了。谢峰和荀芸非等闲之辈,李二公子也出山了,再加道门两个新传奇和魔教少主,他能全身而退很不易了。”

武帝:“李二公子一人就能把他们那此人收拾了,他还有什么助力能让他全身而退?”

刘常侍:“江湖暗杀组织排名前三的杀手都出动了。他们的目标应该也是七侠,如此贾统领才有了好助力。”

武帝:“江湖上的这个暗杀组织行事比暗卫还隐秘,贾统领怎么这么快就能和他们联手了。”

刘常侍:“传来的消息说,他们选定出手的地点就在许昌,暗卫手段不弱,在他们进城后就探查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