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5章 赈灾人选(1/2)

作者:爱在流云
4月份四州粮食价格开始飞涨,州郡盈实之家开始储食,贫困人家开始节粮,田野中能吃的野菜与野生动物在各州郡越来越少。

进入灾区的各地粮商虽缓解了粮食危机,但本已很贫困的大多数人已购不起高价粮食。

五斗米教和明德商会的粥铺每天中午和下午开始施粥,但也是粥少人多,街道上行人很少,好多商铺关闭,人们缺少了往日精神,都是无情打采样。

“再这样持续下去,咱们也无粥可供了。”李欣在第五批调配的粮食进入益州后对谢峰说。

谢峰知道,如果官府再不赈济,他们只能坚持一、二个月。

“朝廷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谢峰说得底气不足。他现在担心朝廷对四州灾民撒手不管。正如大家所料,四州是天府之国,最近几年都丰收,家中储粮可度一年灾荒。

但根据他们调查,事实并非如此,四州储粮多的是世家和地主,庶民百姓储粮并不多。

.......

贾、杨两家斗法,四州赈灾事宜迟迟没有着落,四州刺史信使络绎道上,御案上堆积的都是催赈折子。

惠帝早朝和群臣商议四州赈济事宜,张华等一干人要求四州官仓放粮先赈济。但四州以官仓储粮有限为由,请朝廷速派赈灾大臣前往各州县督办。

杨竣推荐贾兮辰前往。贾兮辰是御林军暗卫统领,派他前往赈灾实属不妥,惠帝也认为贾兮辰前往赈灾并非合适人选,但杨竣一行人一再坚持,认为朝廷国库并不充裕,根据四州郡县报备,他们储食完全可以应付本年度灾情,朝廷应发动地方各方势力全力赈灾,朝廷今年免除四州赋税,且明年对受灾州郡施以减赋恩惠。这样即可减朝廷负累,又能让灾民实质获益。

贾兮辰是暗卫统领,了解四州情形,且手下都是精兵,由他率众暗卫助力地方官府,由官府给予灾区粮商一定补助,稳定粮价,并由朝廷动员其他各州粮商前往灾区,到灾区的各粮商都能得到朝廷补助。

贾兮辰的职责不是具体负责赈灾事宜,而是维持地方安定,监督朝廷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杨竣等人的建议,得到了卫瓘和司马亮的附议,并请惠帝着令督办四州军政的藩王全力配合官府赈灾事宜。

此事上,三位辅政大臣意见一致,张华一干人也认为蝗灾发生四州并非贫瘠之地。俗语道:两广熟,天下足。四州郡连续数年丰收,纵使官府储粮不足,民间储粮也不少,还不至一季不收就需逃荒,只要朝廷措施得当,四州郡可度过荒灾。

贾南风知道朝臣欲令贾兮辰前往赈灾,心中恼恨。

贾家与杨家争斗在关键时刻,杨竣却想让贾兮辰前往灾区赈灾,这无疑是在断她手臂。

而惠帝也已被说动,朝中大臣又多附议,如果此刻她据理力争,必留下被群臣诟病的口实。

贾兮辰在得知要他去赈灾时,只是笑了笑:“这个主意不错。”

他当然知道,杨家这是明摆着欲断贾后手臂。

如果他赈灾不力,杨竣自然可顺理成章弹劾他,如果赈灾得力,情形就不同。

荆州刺史石崇是杨竣妻舅,扬州刺史也是杨竣亲信,但梁州与益州由齐王迥督办,两州刺史与先齐王司马攸交好。根据传来的消息,谢峰等一行人已行动起来,齐王迥现稳定着自己督办的两州粮价,两州世家和商会都被发动投入赈灾中。

如果朝廷给予粮商补贴,这二州粮价自可稳定。

他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荆州和扬州赈灾事务。

荆州虽是石家天下,但陆家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扬州是赵忠父子的势力范围,那儿的五斗米教分舵是由与左盈和李欣关系密切的二师兄管理,在大师兄和得失被诛和五师弟退出,谢家与五斗米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