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等候机会(一)
雪城王宫大殿上,南汉军政官员够得上级别的都很规矩的坐在两侧。薛茹看看这阵势,有些想笑。南汉特别顾问周廷儒是从国内迁进越南的中国人。迁进几十年时间,有些迂腐守旧,有些大汉民族思想。
周家世代居住云贵地区,家族在满清的文字狱中被炒灭,本来姓吕,据说是吕晚村的后人,回避清朝的迫害,才从母姓改为姓周。周廷儒由于支撑革命党孙先生起义,被清廷抓捕,全家逃到越南北部。
南汉政权建立,周廷儒感到很兴奋,他一直认为越南就是中国的,这个国名还是嘉庆皇上册封的。作为薛茹专门请来的特别顾问,提出在东南半岛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王国,履行君主统治。国名是他提议的,简称南汉国。这个世代反清的文人,算得上是老愤青。
薛茹认识他,是通过他的孙女周敏,她来参加应聘,才知道周廷儒这个名人,薛茹可是一直注意收拢人才。通过周敏结识周廷儒,两下一谈,当然是相见恨晚。以薛茹的见识和思想,很快驯服周廷儒,成为薛茹的追随者。
周家堪称世代大儒,是中国古文化和古礼制的忠于者。越南固然千百年来一直应用汉字,但越南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风气和传统,与中国人还有很大差别的。
被法国统制这么多年,法国语言和法文也占领很大比量,特别是在有文化的上层人物中,亲法的大有人在。而此时汉族人不太多,为了增长人口,从四周大批吸收其他国家的人,让南汉成为一个大杂烩,语言文化全都混乱无章。
薛茹是愤青,又有很严重的民族情结,这回是她自己说了算,终于有控制天下的权利,当然不会把旗袍称为国服,也不会把马褂称为汉服,所以她要干的就是断定大汉民族的衣装和文化。
但这些想很轻易,履行起来却很难。经过后代一大堆现代思想灌输,被逼着不得不往学英语才干考大学的时代,对这些古礼制薛茹也不会。张洞临是美国出身,美国长大,李正洲家族来越南已百年以上,算是隧道的越南人。
阮同文是京族人,就是越南土著,这让薛茹想起了周廷儒,亲身请他出来聘为自己的顾问。当周廷儒知道薛茹为什么请他的时候,居然以六十多岁高龄想要跪倒大礼参拜,把薛茹吓够呛。周廷儒说他不要一分钱的薪俸,情愿为薛茹出策划策。
在立国之时,他建议国号汉,接下来的事情更让薛茹哭笑不得。老先生这哪是推动汉文化和中国文化,就是复古倒退。
这座被称为汉宫的处所,一个会议弄得跟临朝似的。还是薛茹坚决反对才没有让大家跪拜,只是行礼,也断定坐着开会。
张洞临和李正洲有意建立薛茹的权威,所以也和周廷儒一起推波助澜,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古不古今不今。但六十多岁快七十岁的周廷儒却很有精力。
李文秀直叫苦,由于周廷儒是特别顾问,无论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在南汉汉人中的名声和权威,都让李文秀不敢惹他。周廷儒也有中国文人的特点,偏执认逝世理,把各地建立的学校称为书院,而且请求尊孔子为圣贤祖师,弄得李文秀也没措施。薛茹一句由他搞往,李文秀只好听着。
但周廷儒也有让人佩服的处所,为了建雪城书院,周廷儒愣是不顾儿子和孙子的反对,把家产卖掉,自己投进了大批的钱,同时在越南南部,和中国国内,不少他的学生和门生也集中到雪城,出任国文教师。
今天是全领会议,弄得跟上朝一样,所以薛茹有些想乐。固然打消封建社会时间不长,但此时也是现代社会,自己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弄的一帮人把自己当天子,和袁世凯有得一拼。看来以后不能听周廷儒的,这是历史倒车,不是进步,是倒退。
看到周廷儒那严正的样,薛茹真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