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分两路的方针制定好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分头着手筹备了。
华文轩引一波人,在襄阳着手筹备北伐之事,孙策与徐庶自往江陵,训新兵,筹备进取巴蜀之事。
一个月后,江东孙权偷袭广陵得手,继而大举渡江,进取徐州要挟寿春,此时曹丕正忙于稳固许都内的乱局,河北袁家三子仍在邺城厮杀不止,华文轩得此良机,便令诸葛亮撰写讨曹檄文,以清君侧,铲奸邪的名义,公告天下誓师北伐。
华文轩站在襄阳北城门上,看着城外严阵以待的数万荆州将士,旌旗飘扬,兵甲齐整,在阳光下反射着硕硕银光。
华文轩登上城垛,看向阵前的赵云等人,拔出腰间那柄汉帝的贴身佩剑,大喝一声:“出征!”
五万雄师随着华文轩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地开拔向着宛城方向进发了,赵云自领一万轻骑引着张南、冯习为先锋,魏延、甘宁为左右护军,诸葛亮、陈登、邓芝、向朗为随军参议,廖化殿后押运粮草,兵芒之盛,让驻守宛城的夏侯渊坚壁清野,固守坚城待援。
十月中,华文轩完成了对宛城的合围,可就在着手攻城之际,绵延的秋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一场忽然其来的阴雨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全部宛城四周被生生浇成了泥沼,穿城而过的大河中河水暴涨,由于粮道淤堵,军中粮草时断时续,再加上连日阴雨御冷衣物缺乏,将士们多有牢骚。
华文轩坐在帐中,满面愁容地看着一众文武,无奈地摇了摇头,“这雨若是再下半个月,且不说我军士气还够不够攻城,便是洛阳、许都方向的援兵走也走来了!”
甘宁带着方才巡营的一头水走上前来,嘀咕道:“这雨来的真不是时候!若是下个两日也就罢了,这一下就是半个月,马厩栓马的桩子都发芽了,那些豆子也都起了毛了,再这样下往,只能让将士们冒雨往割马草来喂了!”
魏延也是苦笑了一下,“这鬼气象,搞得老子衣甲都锈了,属下逐日回营,第一件事便是升起炭火,和我那一众亲兵一起窝在帐篷里给兵器和衣甲除锈,再这样下往,还没打呢,家伙事儿都没了!”
华文轩默默无言地听着他们在吐槽,心中却是布满了疑虑。这般出师不利,难道我选择的北伐之路错了?自穿越回这三国之后,虽历尽坎坷,却都逢凶化吉了,为何本日这雨水这般不给面子?
再拖下往,眼见气象渐渐就要凉了,出发时尚且单衣便可,这眼见着恐怕就得备棉衣了,这仗还没打,就要输了么?
诸葛亮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华文轩正在迟疑,帐外进来一人,却是押送粮草自襄阳过来的向朗之弟:向宠。
向宠进了帐,先朝着华文轩一拱手,又朝着他哥哥示意了一下,才说道:“属下自襄阳运送军需和粮草过来,顺便带来了元直智囊的口信,他定于本月底进军夷道,进冬前篡夺巴东关隘,待到明年春热花开,水势上涨之后,逆流而上直取巴郡!”
华文轩心头却是一沉,自己出兵比徐庶与孙策早了近两个月,却无寸尺进展,如今他们已经订好了日子进取巴蜀,若是这里迟迟进不得宛城,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华文轩忧心忡忡地看向诸葛亮,诸葛亮点头,轻声问道:“眼见气象转凉,巴蜀多山地,元直为何选择在此时进军?”
向宠朝着诸葛亮拱了拱手,轻声回道:“此非元直智囊的本意,智囊认为该到春热雪化之后再行进军,这样比较稳妥!”
“哦?”诸葛亮一愣,“何人还能说动徐元直?”
诸葛亮看向华文轩,华文轩却是摊了摊手,孙策定然是没这本事的,毕竟徐庶跟了华文轩这么久,他的秉性华文轩还是知道的。
向宠低声说道:“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士元向元直智囊建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