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聚在京城(2/5)

作者:沐榕雪潇
,再劝下去也只是徒劳,“芙怡,你只想去和亲,知道自己要嫁的人是谁吗?”

“再不济就是嫁给北狄的皇帝,做一个低等的妃嫔,我也不怕。”六公主的神色依旧云淡风轻,北狄的皇帝比仁和帝还年长,她的语气居然还能泰然自若。

北狄国皇帝年近五旬,给他做低等妃嫔,六公主都不怕,那她还怕什么?或许她真的想离开她出生长大的地方,哪怕付出受辱或死亡的代价都在所不惜。是什么动力支撑着她?沈荣华了解六公主的性情,也自认聪明,也一时想不通。

事实证明,沈荣华这个聪明人也只猜中了事情的开头,没猜中结尾。

北狄国的兵马已经占领了半个塞北,北疆防线距离盛月皇朝的京城还有一千多里。现在,北狄国的兵马对外宣称调整,却没有言明要停止进攻。打不过就讲和,这也不失为策略,可狄武赫和北狄朝廷怎么想?盛月皇朝那些主和的派别也不确定。若北狄不同意讲和,和亲公主就没用了,六公主又如何自处呢?

沈荣华知道自己多说无益,“芙怡,既然你心意已决,我只能祝你好运。”

“多谢。”

看到沈荣华的背景渐行渐远,迈出宫门,就骤然隔开了两个世界,六公主不禁长叹。沈荣华也受了不少苦,但和她的处境不一样,心境也就不同了。沈荣华想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过安静富足的日子,自由自在生活。而她想给自己一个高峰,一个攀登和挑战的机会,败了,她会无声无息消失,赢了,她会世人永远铭记。和亲是一条险路,但富贵险中求,而今胜败未定,她就要强迫自己走下去。

就在议和之事悬而未定之时,靖国公洪涛又给仁和帝呈上了厚厚的奏折。除了为仁和帝歌功颂德,大意就是强调北疆战线增加兵力,加强防守,不管北狄是讲和还是再战,都有备无患。还有就是劝皇上别忧心两国讲和,安抚百姓、富国强兵才是第一位。朝廷要彰显大国气度,朝中事务按部就班进行,别被战况所扰。

仁和帝看到洪涛的奏折,五皇子一派的人再适时恭维开解一番,他心里的石头抛开了,也痛快了,称赞洪涛为国之栋梁、猛将良臣。未同内阁商量,他就加封洪涛为三军副帅,有临危调动八成兵马的权利,又对靖国府一派各有重赏。

萧冶和小韩将军来蒲园找连成骏喝酒解忧,如今,这两个人都成了闲人,比连成骏这个不被启用的人,他们两个在其位却不能谋其政,就更加郁闷了。

“谨亲王的身体好些了吗?我一直想过府探望,又怕遭人非议指斥,多有不便。”比起他们请缨无路的失落,连成骏倒是一副云淡风轻的随意。

“他现在病着挺好,年纪不小,又是直性子的人,也没有大长公主的果敢和谋略,何必自找不痛快?”萧冶叹了口气,又说:“作为臣子,要勇于直谏皇上的错误,才是本分。他直谏几次,被皇上甩了脸子,自己难受,又何必呢?”

小韩将军也跟着叹气,说:“成骏的阵法和战术都不错,若皇上一味听信洪涛,不给我机会,我没有用武之地,再好的阵法和战术也要落空了。”

主战派被仁和帝冷落了,连自幼与仁和帝一起长大、最得信任的的裕亲王都被贬到了礼部,打理十三皇子过百天、例行选秀及六公主和亲的事了。谨亲王又病了,主战派连个领头做主的人都没有,退敌之计想附诸于实施都难上加难。

萧冶重重敲击桌子,说:“若我是狄武赫,我会一鼓作气,长驱南下,直捣黄龙。而狄武赫却要修整,连个期限都没有,也不知他想耍什么花招。”

连成骏轻哼道:“这是他的战术,他不管是战还是停,都出人意料。等北疆的将士放松警惕,朝廷也被迷惑、麻痹大意时,说不定他又会挥兵南下。到时候邺州失守,京城以北还有一道防线,朝廷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