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婚事(2/4)

作者:赤军
我定的亲,“得非杜世嘏之女乎?”这位杜世嘏,就是指的杜预的长子杜锡。不过杜锡和他几个兄弟——杜跻、杜耽、杜尹——无论才能还是声望,都比乃父差得十万八千里远,之所以裴氏起意跟他家联姻,主要缘由有二:

一是王导既然婉拒了裴、王通婚,那么绝大多数南渡世家也因此望而却步,在不清楚王茂弘真意为何的前提下,不敢轻易应允裴氏的下顾。所以无奈之下,才只能退一步,去找南渡不久、残存势力极弱——比裴该都要弱上好几倍——的杜氏。

第二个原因其实更重要,那就是裴、杜联姻,本有先例。

杜锡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一子,名叫杜乂,不但天性纯良、性情温和,而且是跟卫玠卫叔宝齐名的当世美男子——当然啦,既然与卫玠并称,可见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裴该的堂叔裴遐因为与杜锡相交莫逆,又看重杜乂的文才,就在数年前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杜乂为妻。杜乂夫妇是在洛阳沦陷前不久南逃的,但是没来建邺,而是跑去了荆州。这是因为裴遐本王衍之婿,也就是说,杜妻裴氏的外祖父是王衍,所以才会跑荆州去投靠王衍的亲兄弟王澄。

王澄在荆州,每天喝得烂醉,不管庶务,并且为人残暴好杀,直接逼反了杜弢——本来巴蜀流民进入荆州之后,虽曾一度发起过暴动,但在官军进讨下已经打算投降了,结果王澄假意应允,却发兵突袭,逮住八千男丁全都沉了长江,将其妻孥赏赐给部下,就此流人四五万家一时俱反,酿成了更为严重的叛乱——他被打得存身不住,三天两头派人向建邺求救,要求增援。司马睿和王导哪有那么多兵员物资可以给他?于是商议过后,决定召王澄到建邺来入幕——荆、湘两州的事情,我们还是另委能员处理吧。

王澄带着一大家子——也包括外甥孙女裴氏和外甥孙婿杜乂——乘船离开荆州,顺江而下,直放建邺,途中经过彭泽,王敦自然盛情款待。可是王澄原本名望就在王敦之上,压根儿瞧不起这个蹲厕所吃枣儿的堂兄,竟然当面折辱。王敦怒不可遏——原本是看在你亲哥的份儿上,我才容忍你,如今你亲哥早就被石勒推墙压成泥啦,江东地界得我们这支(王衍、王澄出自王雄,王敦、王导出自王览)说了算——于是就在酒席宴间命力士把王澄给活活地扼死了。

虽杀王澄,但终究都是亲戚,王敦放过了他带来的那一大家子,仍旧赶上船,送去建邺交给王导处理。司马睿对此连个屁都不敢放,只得假装啥事儿都没发生过,下诏为王澄发丧,谥号为“宪”,随即把他儿子王徽引入自家幕府,充一小吏。至于杜乂夫妇,那就暂且由王导养起来啦。

——其实裴该前几天跟王导说琅琊王氏为江东之龙,而王澄是龙尾的时候,这位王平子就已然遇害了,只是消息尚未传到建邺而已——杜乂夫妇也是两天后才乘船抵达的。

杜乂倒并非仅仅夫妇二人互相扶持着南渡,也带着一家子好几十口人呢,据裴氏说他有一个妹子,前些天杜夫人来拜访自己这个堂姑母的时候,提起来,说是容貌颇肖其兄——美男子哥哥自然会有美女妹妹——而且知书达礼,性格温婉。裴氏这才起意与杜家联姻,已经遣媒人去说过了,杜家明确表态同意,本打算这几天就下定的。

“我意一二月间,使其与文约完婚,卿即可放心携眷北上也。”

裴该心说我一心躲避包办婚姻,本以为即将脱出樊笼,让你追之不及,谁想到还是没能躲过去……随口便问:“未知青春几何?”

“己未生人。”

裴该掐指一算,我靠这才十三岁啊!即便这年月习惯按虚岁论,也才十四,整整比我小十岁!“无乃太年幼乎?”

裴氏一瞪眼:“我出嫁即十四岁,如何年幼?”随即压低声音:“据卿姊(指杜乂夫人)云,彼天癸已至,可以婚配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