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章 统一战线(1/3)

作者:狂歌走马遍天涯
北方战局的发展如滔滔江水……想到这里丁香觉得这个台词又是很熟悉。

啃下大沽口炮台这个硬骨头以后,北京城已经遥遥在望,第1师随后就在塘沽登陆,1898年10月5日,天津光复。

10月6日,从胶州湾进入山东的第3师和第7师在淄博、潍坊一线展开,山东练军主力仓惶弃济南府北撤,南边的董福祥武卫前军和清军主力之间一下子就被抽成了一个真空。而在德州一代逡巡的袁世凯武卫后军的处境也一下子变得异常尴尬。原本袁世凯是打算攻击占据枣庄的蔡锷旅,为董福祥打通北退的通道。可是局势在短短几天之内风云突变,共和军在大沽口大举登陆威胁北京,而另外一个大军集团聂士成部又从德国人那里借了道直插山东腹心。救董福祥部怕是没指望了。

可是退往京畿又怎么样呢。共和军的第1军和第3军象一把钳子一样钳了过来,势大力沉,就是退回那里,恐怕也不过是被钳子钳碎的核桃而已。

即使往山西等内陆区域退又怎么样呢?北京一旦沦陷,大清王朝的分崩离析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新政权席卷全国之势谁也阻遏不了。袁世凯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善于政治投机是他的天性。为一个即将死去的王朝效死,这种事又怎么会是他袁世凯干的事呢?

机敏如他,也早就知道革命党人在他的部队里策反不是一天两天了,聂士成的前车之鉴眼看就在他的眼前。可是聂士成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共和国的少将军长,国防军三大战略集团首长之一,新朝女皇眼前数的上的红人。

袁世凯的心思早就活动了。几天之前他派心腹徐世昌给聂士成送了一封信,大叙北洋情谊,大谈救国之志,醉翁之意已是昭然若揭。从徐世昌回来的反映看,聂士成对于袁世凯的反映是很正面的,同时还表示,总统府的特使最近就会上门,望袁老弟及时作出正确的抉择。

10月金秋,北国大地已是凉意阵阵。袁世凯在临时帅部彻夜未眠,思考自己的出路,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共和国大总统特使的驾临……

……

差不多千里之外的临汾,还挂着“湖广总督”头衔的张之洞同样彻夜难眠。

制台大人现在是把自己治下的土地全丢光了。那场鱼死网破的长沙会战以惨败而告终后,满清政府在湖广大地的统治几乎是以崩溃的姿态结束,革命军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横扫湖广直取武昌。

中原战火点燃后,张之洞在汉阳也呆不住了。作为与革命党交手经验最丰富的满清大员,张大帅知道这只是革命军雷霆万钧的下一击的前奏。虽然他不确切的知道这一击会敲打在哪个倒霉鬼的头上,反正他不想成为这个倒霉鬼。于是他收拾残部一路北撤,一直退到了山西境内。山西是他的发祥地,在这个被黄河和群山环绕的省份,他感觉到安全。

山西巡抚胡聘之对张之洞的到来颇有些奇怪,毕竟当面的革命军并未曾对他发起攻击。不过深谙时局艰难的胡聘之对老张的到来倒也欢迎,毕竟,张之洞带来的5000残部也算是和革命军有过作战经验的老兵,并且张大帅治军向来严谨,也算是保卫山西的一大助力了。

而且,胡聘之对张大帅也是仰慕已久。在满清官员中,胡聘之也算是开明一系,在山西开工厂、办学校、兴建铁路、发展矿务,一度与维新派走的很近,因此在丁酉变法失败后,胡聘之遭到朝廷内保守派的嫉恨。也幸亏革命党一俟变法失败即发起了在华南地区的全面进攻,朝廷为了北地的安定,对能力颇强的胡聘之也就暂时放过了。

作为届乎于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的大员,胡聘之对洋务元老张之洞礼敬有加,亲自前往临汾谒见张大帅。

和张之洞一起到来的,是革命党强攻大沽口得手,并且在青岛也大规模登陆的消息。时局风雨飘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